陶行知教育思想理論和實踐中體育評論思想的衍射
問題探討
作者:屈鑫淼等
摘要:進入21世紀,人們對陶行知教育及評價思想的相關研究日益升溫,同樣體育界學者也對陶行知體育思想給予了探究。但學者們的研究更多的集中在對陶行知教育及體育思想的認識、其給予當今各類教育的啟示、對其教育思想的評價等方麵,而對陶行知自身教育及體育評價思想的研究卻極少涉足,忽視了陶行知教育及體育評價思想在近代教育評價史上裏程碑式的意義。
關鍵詞:教育思想;體育評價;“中國的八年研究”
中圖分類號:G807.0文獻標識碼:A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3.04.000
前言
20世紀初既是教育測量由開拓期向興盛期過渡的階段,同樣也是現代教育評價的萌芽期。1917年胸懷具有國際教育科學發展最新動向的教育思想,陶行知學成回國。其早期的教育活動充滿了現代教育評價的色彩,又緊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最終完成了陶行知“中國式”的教育評價理論實踐與探索。本文從陶行知教育及教育評價思想入手,意在發現其中學校體育評價思想的衍生,以求對我國現代學校體育評價理論體係建構有所啟示。
西方現代體育在中國的傳播以及我國新體育意識的形成共同促進了我國近代體育的發展。我國近代是現代體育與傳統體育相融合時期,陶行知教育思想中的體育思想同樣是中西方體育的結合體,是廣泛意義上的體育。在陶行知教育思想中以體育、武術、健康、健身、衛生等詞予以表現。
1陶行知中國教育改造思想
在《試驗教育的實施》一文中陶行知將統計法的應用列為重要方法之一,對教育研究者提出“果能把這個法子學在腦裏,帶在身邊,必定是受用無窮”,指出教育研究機關“需按著程度高下,加入相當分量的統計法,列為正課”。將統計法引入教育、提出統計課程的開設,無不體現陶行知前瞻性的教育評價思想。統計方法在教學實踐的運用影響到學校教育的各個方麵,在學校體育方麵如《鄉村小學比賽表》中以量表的形式對開展學校體育的各方麵做出明確的規定。
統計思想是量化評價的重要途徑,而體育評價中量化評價在今天體育多元化評價的背景下仍然占據重要的地位。陶行知對統計法在教育研究中的重視,既是與當時國際接軌的體現,又為其教育評價思想的實踐提供了科學的工具。陶行知體育評價思想正是伴隨之教育評價實踐的開展逐步得到深化。
“今日中國改造鄉村生活之唯一可能中心”是經過探索的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最終落腳點。在《中國鄉村教育之根本改造》一文中,陶行知提出教育最應和農業聯手,但為了提高教育的有效性還應當與銀行、科學機關、衛生······等聯手,這足以體現體育在鄉村教育中的一席之地。體育是勞力與勞心相結現象最明顯的學科,陶行知在《目前中國教育的兩條路線——教勞心者勞力,教勞力者勞心》一文中詳細地對二者的關係予以闡釋。在育才學校五周年紀念日所作的演講《從五周年看五十周年》一文中,陶行知提出“建立起健康的堡壘”,“這身體要留著、鍛煉著······”
體育實施的本身也都蘊含著體育評價的過程,陶行知教育改造思想是從宏觀層麵指出當時中國的教育問題,並為之改革提出理論的指導。體育思想在宏觀層麵的體現,為其在實踐中的運用提供了理論的指導,體育評價與體育實踐正是在相輔相成中共同得到發展。同樣需要指出的是這種無意識體育評價思想的提出正是現代化體育評價形成的雛形。陶行知對體育的重視在今天看來仍然具有與時俱進的特性。
2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思想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之集成,是其思想精髓之所在。在《湘湖教學作討論會記》中回答翁衍楨“教學做的目的是什麼”時,陶行知將鄉村師範要培養教師“健康的體魄”列為五個分目標的之首,足以見得體育在教師培養過程中的重要地位。陶行知在《生活即教育》等多篇文章中強調“健康的生活,就是健康的教育;非健康的生活,就是非健康的教育”。終身教育思想是現代教育思想的主流,在陶行知《生活教育》一文中“生活教育與生俱來,與生同去”就是終身教育思想的體現,由此可見其思想的前瞻性。體育終身教育思想來源於終身教育,同樣也是對體育評價思想的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