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孩子一把

卷首開言

作者:王祖遠

今天下午我們的“點心時間”,把點心分成一口一口大,由一個人起頭說一段故事情節,說完就可以拿一塊蛋糕,再把蛋糕盒往下傳,讓下一個人接著故事發展延伸。

孩子們說得精彩與否,其實不是我們在意的重點,而是他有沒有把握機會開口去說,第一輪表現欲旺盛的孩子看到有人沒開口,無法接著說故事內容,炒熱的氣氛瞬間冷掉,都忙著要跳出來替同學解圍,就算這樣,遊戲的規則早已言明,沒有開口說的孩子,就隻能把盒子往下傳拿不到蛋糕,中間我們也給予膽怯的孩子機會,鼓勵他們隻要說得出來,就能夠拿蛋糕,創意十足的人還可以多一塊。

這樣經過了兩輪,有個高年級的孩子當盒子傳給他時,幹脆自動放棄往下傳,於是後來幹脆由老師說完一段情節,讓那沒開口的孩子接,老師起了頭:“從前有個美麗的公主,有一天她遇到心目中的白馬王子,可惜的是他是瞎子……”接著輪到那個孩子,他搔搔腦袋、硬著頭皮說:“公主看到他是個蝦子,於是就把他的頭尾剝掉,再將身體抽出來,一口接一口把他吃掉……”大夥聽到這裏,呆了三秒後開始狂笑,原來他是真的以為王子是蝦,這堂課結束之後,大家說什麼內容早已不複記憶,唯獨他的“蝦”讓人印象鮮明。

第二輪之後,隻要輪到他接話,他便勇於發言,就算會出糗也無所謂,因為大家都是這樣,所以他一改先前的畏縮,開始和同學有一搭沒一搭的說著故事的內容,不管說的內容是否流暢,輪到他時他也進入到遊戲的情境裏,使得熱絡的氣氛可以維持下去。

有時孩子心裏有了構思,卻不知道如何啟齒,一個是說話的組織能力,一個是擔心別人的想法,使得他不敢開口。我想適時推孩子一把,他慢慢就會和其他人打成一片。如果不這麼做,這堂課結束後,他依舊關在自己的象牙塔裏,看著別人在遊戲中玩得不亦樂乎,而自己隻是個局外人,別的同學也會因為少了他的參與,一兩次之後自動忽略對他的期待,他也會越來越不想玩遊戲,所以維持現狀比較安全,那孩子以後遇到事情,是不是也會得過且過?

與其如此不如現在推他一把,讓他明白其實事情沒有他想的那麼困難,隻要願意踏出第一步,就會發現原本困擾自己的想法,都是多餘的,唯有說出來,大家才能了解彼此的想法,經過幾次的練習同儕切磋,他對自己表現充滿了信心。

孩子其實做得到,隻是我們願不願意當推手讓他去試一試,幫助他去建立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