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護家庭,讓我們以愛的名義
分憂視點
作者:可可 迦蘭
窗外,油菜花燦爛嫵媚,蜀都的春天溫暖明亮。我們采訪了張暘,感受著他對幸福家庭的全新理解——
張暘,心理谘詢師。中央國家機關央務鵲橋服務中心主任,全國婦聯中國婦女活動中心《愛家講堂》巡講專家,中科院心理所特邀EAP巡講專家,從事心理、婚戀情感、親子教育、青少年情商培養工作,是這一行裏少見的男性人士。他笑言:情感與婚姻是一個複雜的關係,通常人們會以為,隻有情感細膩的女性可以從事這方麵的工作,但男性卻有著獨特的視角,能夠給出另一種“解碼”的路徑。
幸福家庭啟示:一個心理谘詢師的親曆
我們有多久沒有聊天了?
1974年,張暘出生在甘肅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1993年,19歲的張暘考入河北唐山的一所大學。1999年,張暘和相戀多年的女孩結婚了,並有了可愛的女兒伊伊。提及自己的家庭,今年40歲的張暘臉上笑容洋溢:“我的家庭很幸福,真的,我很滿足。”
張暘的妻子是個警察,美麗善良,他們倆的感情很好,用他的話說:數年愛情長跑,感情堅不可摧。但是,婚姻除了愛情還有柴米油鹽的煙火氣息,張暘忙,身為警察的妻子更忙。
女兒出生後,為方便照顧孩子,妻子和女兒同床,與張暘分床了很長一段時間。分歧和爭吵自然是沒有的,但疲累和乏味卻像空氣一樣無形地彌漫著。直到有一天,妻子哄孩子睡著後悄悄來到張暘的房間,問他:我們有多長時間沒有聊天了?妻子倚在門框上,疲憊的臉上滿是茫然。
正在忙著看書,整理教案的張暘一下愣在那裏,他突然驚覺,生活已經在不知不覺中變了味道。他默默地走過去,把妻子摟在懷裏:是啊,我們忙得已經忽略了身邊那個生命中最愛也是最重要的人。那天,妻子躺在他的身邊,兩人一直聊到淩晨三點。雖然說的都是家長裏短,但兩個人誰都不覺得睏,直到晨光從窗簾射進來。其實,愛情從來就沒有離去,而是被生活的塵土遮掩了。
張暘說:相愛靠運氣,相處靠努力。許多人在婚後就變得懶惰,忽略了與伴侶談心,也有人結婚後就停止了個人的成長,與社會脈動脫節,久而久之夫妻二人便逐漸變得無話可說,忽略了婚姻的經營。
妻子單位離家很遠,每天早上六點過就要出門,早晨給女兒梳小辮的任務就落在了張暘身上,剛開始笨手笨腳,現在女兒讚揚爸爸心靈手巧。張暘說,可能有很多父親對此不以為然,認為這是夫妻角色的倒置,但他並不這麼認為。父親既是承擔“養家糊口”重要職責的家庭成員,更是一個孩子成長不可或缺的角色,在孩子的成長品格培養、智力發展、社會心理以及堅強、勇敢等性格的塑造上具有重要作用。
怎樣才能讓家庭更加和諧幸福呢?“三點吧。”張暘說,“一個是在日常要注重往情感賬戶裏存款,第二是盡量使用對方愛的語言去愛她,第三就是不要把差異演變為衝突。矛盾總是不可避免,小吵小鬧也常有,但我們都比較注重溝通,用溝通來化解問題。”“如果一個心理谘詢師都做不到讓自己的家庭和諧幸福,那也就不適合做這一行了。”
伊伊,你是爸爸的小天使
由於童年時代經曆了母親嚴格的教條規定,張暘對家長在育兒過程中事無巨細的控製有深刻感受。他不希望女兒走自己的老路,而是希望她活出自己。
伊伊在上幼兒園之初,周圍陌生的環境讓她感到驚恐。每天從幼兒園回到家,都獨自在房間裏哭,顯得非常孤獨和無助。作為父親,張暘很是心疼,他能感受到孩子與父母分離時的焦慮,所以並不強迫她做出改變。直到有一次,幼兒園裏舉辦萬聖節活動,要求每個孩子都參與。張暘和女兒一起製作了一個忍者神龜,他親手為女兒做了忍者神龜的盾牌、頭巾等等,整個造型活靈活現,女兒開心極了。後來,女兒的忍者神龜在活動中被評為第一名,這給了她極大的自信。此後再去幼兒園,她就非常開心,再也不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