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天水麥積山石窟也沒能幸免,個別石窟佛像裂縫、移位。
玉泉觀、秦安大地灣遺址、甘穀大像山石窟等也遭到地震破壞。
楊曉東今年36歲,是甘肅省美協會員、麥積山石窟藝術研究所館員。楊曉東在麥積山描摹壁畫已有多年的曆史,僅在散花樓一呆就是三年,在127窟(號稱麥積山的“壁畫宮”,內有壁畫100多平方米,每一幅都在10平方米以上)呆了八年,自稱“麵壁十年”。地震發生時,楊曉東正在山上的房間裏畫畫,突然聽到一陣轟隆隆的響聲,好像火車經過一樣,而且在加速,越來越快,大地在顫抖。過了一會兒他感到房子在左右晃動,桌上的水杯、筆筒、墨汁都被震到地上了。楊曉東知道是地震了,他感覺到的震動持續了三四分鍾。回家後,家裏的許多物件亂鋪在地上,“就像進了小偷一樣”。
麥積山石窟受損主要集中於石窟中的泥質雕塑,有的佛像左臂肘部出現裂縫,另有佛像手腕部出現移位。麥積山數百個石龕中,薈萃著上迄後秦下至清代的十多個朝代的各種塑像。石窟淩空鑿於20米至70米高的懸崖峭壁上,內部的各式人物塑像達7200餘尊。由於山體為天然石材,不宜雕刻,所以石窟內的雕塑多為泥塑。楊曉東說,麥積山經曆過多次大地震,公元734年的大地震就把散花樓震塌過,可謂“久經考驗”,這次山上的洞窟和棧道並沒有太大的損毀,從側麵印證了麥積山是能抗擊較大規模地震的。
禮縣乃秦人崛起之地,始皇故裏,在禮縣大堡子山發現了大型秦公墓,之後在趙坪村又發現了多座秦貴族墓群,揭開了“西垂陵”之謎。禮縣擁有隴南市獨一無二的博物館,館藏的3000件文物多為國家級保護文物,無論是從禮縣,還是全市、全省、全國來說,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曆史文化價值。
地震,讓禮縣博物館遭受了莫大的損失:13件文物被毀,其中有3件是國家一級保護文物,價值不可估量,明代的藍底花彩瓶被震得支離破碎,宋代的青綠色瓷盤被完全破壞,兩百萬年前的犀牛化石從中間裂開,一些陶器成了一片一片的碎渣……在這13件被毀壞的文物中,有兩件已經完全無法修複了!剩餘的11件雖然可以修複,但修複的難度超乎想象。我們再也看不到完整的文物了……
強烈的地震,使甘肅省隴南、天水、平涼、慶陽、甘南、定西、武威、白銀等8個市州共45處不可移動文物受損。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6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3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6處。這些文物保護單位受損的情況大致相同:建築物多數出現構件脫落、榫卯拔裂、梁柱移位、牆體裂縫甚至倒塌等現象。受損文物達到607件(含民營博物館藏品),其中一級文物4件,二級文物6件,三級文物51件,一般文物及尚未明確級別的546件,288件文物在地震中被毀而無法修複。
大地輕輕一晃,已經造成天水市9人死亡,1612人受傷,其中10人重傷,25萬間房屋倒塌或成為危房,受災人口達190餘萬,天水市因地震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約52.24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