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3章 改製(1 / 2)

長安,原本屬於他的軍隊已經被繳械。多數的軍隊現在都成為手無寸鐵的人員,在各個大營之中嚴格待命。

更多的大臣都已經開始運轉起來,為了營造新的大漢做準備。

燕銘優先把曾經在弘燕堂學習的年輕人放到關鍵的工作崗位上。

竇文竇武,司馬遷李陵,霍去病桑弘揚……

多年的實際操作經驗,使得胡德庸為首,竇文竇武輔助調控這些曾經的同學,按照新北城的布局,開始了在大漢的新一輪布局。

劉徹沒想到,做夢也沒想到,最終會是以這種方式謝幕。

雄心壯誌的劉徹,原本一輩子也沒能做到的祛除匈奴,安定四邊。

在燕銘的輔佐下,僅僅用了幾年就都做到了。

可曆史一樣是不容許忽略的,冥冥之中似乎自有道。

一個人,一生,要經曆多少事情,要做多少事情,都是注定的。

劉徹,把他一生該做的大事兒都做完了,到了如今,似乎隻剩下謝幕了。

燕銘不會給劉徹機會讓他東山再起。

大漢朝,並未失去人心。隻要劉徹回來,振臂一呼,那些畏首畏尾卻貪圖富貴的大臣們就會跟著起哄。

所以,在得到了劉徹和劉據和解的消息之後。

燕銘做了一個決定:讓劉徹父子兩個到新北城去散散心。

當然,會有新北城的重兵保護。

一同前往的,還有衛子夫、李夫人。

這都是劉徹心愛的女人。

燕銘沒有去見劉徹。

此情此景,還是不見的好。

大漢需要進行更加雷厲風行的改革。

好在之前燕銘建議劉徹普及義務教育。

雖然普及義務教育的時間不長,但是大多數的人都簡單的認識了文字。

桑弘揚又在全國大力開展經濟改革,貨幣改革。建立類似於銀行係統的票號。

大漢朝的人民,經過不斷的革新政策,已經適應了新政的推行節奏。

所以,當有風傳從長安飛出的時候,民眾們並沒有覺得有多大的改變。

似乎隻是一場政治的改革。

而政治似乎離著他們的生活還遠的很。

老百姓就是這樣,隻要他們的日子不被影響,隻要不挨餓受凍,他們就不關心什麼政治體係。

所以,燕銘這種類似於和平演變的朝堂動蕩,對民間影響並不大。

起碼是長安周邊的影響不大。

至於那些分封的劉姓諸王,燕銘則實行了保密計劃,讓他們到長安來。

方便解除他們的控製權。

當然,下沒有不透風的牆。

早在幾年前,分封的王侯就成了劉徹的心腹大患。

於是主父偃登場,隆重的上映了一出推恩令的正劇。

如今,很多曾經是大封國的地方,已經因為推恩令,分封給了更多的劉姓子孫。

不得不,推恩令是個很辣的招數。

這鞏固了皇帝的寶座,卻也少了一些能夠大力支持劉家江山統一的外部保障。

總體來,分封目的是好的,但人心是難以控製的。

所以,隻有極少數的大封國不遵號令,並且得知了長安的變動。

他們在聯合,企圖起兵造反。

而多數被推恩令蠶食的封國,已經沒有能力組織起更強的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