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發展農業的思路(1 / 2)

照著這個思路,朱厚照隻要大力發展農業,保證糧食穩定,大明帝國就能欣欣向榮,成為無可撼動的超級強國。

但是大明朝現在落後的生產效率,必然會導致糧食產量上不去。

糧食生產上不去,百姓就吃不飽飯,人口就無法實現增長,工業就得不到發展。

朱厚照記得在政治書上講生產與經濟製度的章節裏,直接了當的點明了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是社會的主要矛盾。

這雖然隻是一句話,但隻要充分理解了背後的意思,那麼執掌一個國家相對容易多了。

愛因斯坦提出來質能方程式就五個字母呢!但是卻能夠演算出宇宙的真理來,告訴我們質量能夠轉化為能量,然後在工程應用上科學家研發出來了原子彈、氫彈,包括核電站的應用等。

即便是到了21世紀,各國的科學家也不敢說徹底解算出質能方程式了,因為理論上如果徹底解讀出了質能方程式,人類將不再為能源而發愁。

愛因斯坦真的很偉大!

事實上中國曆朝曆代,封建朝廷都無法解決落後生產力和人民需求增長的這個矛盾,而且不僅沒有解決,反而不斷地激化這個矛盾。

落後的社會生產力無法給老百姓提供足夠的生活資料,尤其是到了王朝後期土地兼並嚴重,大地主坐擁萬畝良田,壟斷資源,而貧窮者無立錐之地,連基本的溫飽都無法保障。

最後引發經濟危機,導致社會製度崩壞,農民隻得起義造反,通過改朝換代來重新分配生產資料。

朱厚照作為大明帝國的皇帝,那麼要如何領導這個國家走出這個曆史怪圈呢?

很簡單,照著公式來就行了。

為了滿足大明百姓對糧食的渴求,朱厚照必須找到更多的土地來生產糧食。

土地多了就需要更多的人來耕種,所以他還要鼓勵各家各戶多生多育,生個女兒獎頭牛,生個兒子賞一匹馬,生的越多獎勵越重,最後朝廷還要包奶粉包教育。

有了土地和人口還不夠,朱厚照必須積極去尋找和研發高產的糧食,比如番薯和土豆,雜交水稻等等,兩者要齊頭並進。

同時還必須研製更加先進的生產工具和化肥來提高糧食畝產。

以上這些才是朱厚照這輩子的執政綱領!

至於那些鋼鐵、水泥、鐵路、火器部隊都隻是次要的任務而已,隻有社會擁有了充足的糧食供應,人民再饑饉之憂,大家才有心思去搞這些玩兒的東西。

朱厚照很能理解為什麼中華家上下五千多年曆史,科學發明多如繁星,卻始終無法得到推廣,使農業社會突破到工業社會。究其根本原因,其實就是封建社會生產資料匱乏,老百姓都琢磨著怎麼找吃的去了,誰耐煩去研究那些奇巧淫技!

飯都吃不飽,搞這些七七八八的東西,可不就是奇巧淫技麼?

有了政治經濟學的引導,朱厚照明白殲滅文官集團已經不再是他的主要目標了!

他唯一的目標就是提高社會生產力,滿足大明百姓日益增加的吃飽飯的要求。

在這個目標之下,任何力量都是可以借助的,而不是一定要把人家消滅掉。

何況一個國家是皇帝的一言堂並不一定是好事,有反對力量監督,可以製約著皇帝不能亂來。

文官集團擁有全國幾十萬的讀書人,無數的地主財團支持,同時還控製著九邊百萬大軍。這麼強大的力量如果運用得當,通過引導釋這個士族地主集團的力量,可以讓朱厚照事半功倍的達成政治目標,做成很多的大事。

回到種田的問題上,現在大明主要的產糧地有三塊。

一塊是位於陝西、山西的關中平原。

第二塊是號稱魚米之鄉的水鄉澤國,長江中下遊平原。

最後還有黃河衝積出來的華北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