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華夏(2 / 2)

掌握了這五個省後,秦浩然隨即用雷霆手段將整個五省的將軍什麼的全部懾服,方法很簡單,不服就殺,終於是吧這些人殺怕了。至於那些不怕的,秦浩然用了更簡單的危險方法,你不聽我的,我就把你們家祖墳給抄了,於是乎眾人也都服了他這個八歲多的少年成為五省的領軍人物。

不得不說,在這期間,秦浩然收服的那夥山賊的確是幫了他許多忙,秦浩然也如約,將他們編入自己的軍隊中,不過能混到什麼水平,就看自己的了。

其他勢力中其實也不乏這樣的高手,但是他們卻沒有想秦浩然這樣做,不是他們不夠聰明,而是時代所限,根本就不會這樣做。

隨後秦浩然推行了修城市、複道路、鼓勵農業、促進商貿、大力開發新形技術……一係列政策後,僅僅半年,五省便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在這個世道中的確是非常服用的地方了。

與此同時,秦浩然還培養了許多探子,構成了情報機構,成功的打入了各大勢力,從此以後,秦浩然的情報幾乎堪稱天下無雙。他也不怕別人發現他的情報人員,因為這些探子學的都是白話文,這個時代的人,根本就看不懂。

不僅如此,這五省中的大小門派也全部都被他收服了,無論是在哪一個方麵,秦浩然現在的實力都足夠強。

萬事俱備,一切條件都已經成熟了,秦浩然也不在忍耐,不過讓他沒想到的是,他的手下比他更積極,數日後,一眾武將文臣紛紛上表,請求秦浩然自立為王。

秦浩然見此,便知道大勢所趨,所以很幹脆的在十月一日建立國家,並且直接定國號為“華夏”。並且下詔書說道:今天下分崩,民不聊生,惡難之地更是易子而食,吾不忍見之,特起兵鋒以平天下。然,名不正而言不順,義不在而理難行,因此吾今於巴蜀之地特此立國號為“華夏”,以正名義!

頓時天下為之嘩然,不知道怎麼回事,居然一下子突然冒出一個國家來,對於明朝皇室來說,這是不可容忍的,當即便遣派了十萬大軍討伐這個所謂的“華夏”國。

但是這十萬大軍還未出征,秦浩然便收到了消息,可是秦浩然一點都不激動,隻是讓自己手下那些武林人士不斷的騷擾大軍,一路上明朝的十萬大軍幾乎都沒有休息好過。

那將軍也知道這樣下去不是辦法,但是江湖中人的手段,他們是在是不好抵禦。今天把毒防住了,明天別人又挖了地道進來,地道的問題結局了,大半夜的別人又在那裏擂鼓……總之花樣百出根本就防不住。

明朝軍隊困擾的不得了,秦浩然反而和高官大臣一起,商量未來要如何踏出成為帝國的第一步。

直到半個月後,秦浩然才派出少半的軍隊,采取遊擊戰術,再加上武林人士的配合,可以說幾乎是兵不刃血就將敵軍打敗,並且對敵軍整編收攏,打散道不同的陣營中,秦浩然的軍隊暴漲至三十餘萬之眾。

根基已穩,秦浩然的勢力幾乎不可撼動,隨即又吞並剩下的廣東、福建、廣西三省,讓華夏得到進一步的擴張,隨即直逼剩下的貴州、雲南兩省。

這讓上到明朝皇室,中到女真族,下到各路起義軍隊都是食不知味,夜不能寐,最後出現了讓秦浩然都覺得意外的情況,明朝皇室居然和女真族結盟了。

明朝皇室是為了借助女真族對付秦浩然,而女真族則是想借助明朝皇室的力量清楚他們入主中原的障礙。

不過他們算漏了一步,那就是農民,隨著秦浩然這裏的發展,有許多逃難的人都入主這裏,秦浩然是沒有那麼多土地分配給農民,於是隻能用效仿林肯的《宅地法》,來推動農民的參戰擴張領土的積極性。

果然在這樣的條件推動下,沒過多久秦浩然便徹底拿下了貴州,雲南兩省,這才停止發展,而他推行的政策也吸引了許多有誌之士加入華夏帝國,使得華夏帝國越加壯大。

但是這樣的政策在明朝皇室和女真族地方卻無法效仿,因為他們和地主這一階級的厲害關係太大了,要是罷除地主製度的話怕是就要想亡國了。

至於起義軍就更不用說了,沒幾個人能明白這政策的意義所在,學的簡直四不像,無奈之下有隻能按照之前的政策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