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簡單的婚禮和老鄉的告別答謝宴,就設在步行街美食廳二樓。當我提前30分鍾到達時,看到酒樓前人頭攢動熱鬧非凡的場麵,大紅喜字、門兩旁的對聯、地上兩顆紅心串在一起的鞭炮造型、像長龍舞動的迎親車隊和來賓們幸福的笑臉,紅紅火火的場麵令我百思不得其解,老鄉不是說簡單嗎?這架勢把我給搞糊塗了,會不會有變化?想老鄉也是一個講信譽、重情義的人,不會輕易改變初衷吧,這樣的做法與他的性格也不太吻合。門外迎賓的幾張熟悉麵孔看到我,生怕我走錯地方似的,離老遠就跟我打招呼,我也沒來得及問就被帶到二樓。上了二樓,見到老鄉,我急忙問,老兄,今兒是咱們辦事嗎?看這樣子,不像啊!老鄉兩隻眼睛眯成了一條縫,臉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看我悶悶不樂的樣子,一五一十地講了起來。兄弟,咱們今兒就包了這一大間,拉開屏風,剛好是八張桌子。這下我有點半信半疑,樓下的排場是禿子頭上的虱子——明擺著。再看看這成雙成對的酒桌,我似乎看出些名堂,成雙成對圖個吉祥如意,這酒席擺的也是個雙數。我環顧了一下包廂,不到20平方米的地方,的確是簡單了些,這不正是老鄉一生勤儉、謙虛、不卑、不恭、不鋪漲、不浪費、不聲張、不做作的真實生活寫照嗎。兄弟,他說,你別看門外熱鬧的景象,今天咱是沾了別人家的光,有兩家人在這裏辦婚宴。我一聽,明白了。
在這有限的空間裏,老鄉請到了他90多歲高齡的師傅,還有其他老鄉繈褓中的孫子,好幾代人就像四世同堂其樂融融的團圓家宴。要吃飯了,我按老鄉的交代,拿出事先準備好的祝酒詞遞給了一位長者,他給來賓簡單地作了介紹,認識的人和不認識人一下子熟悉起來,相互問候,打著招呼,整個包廂氣氛熱烈,大家沉浸在歡樂幸福的氛圍中。沒有婚禮進行曲,沒有豪華車隊,也沒有鞭炮聲。有的隻是純樸、善良和真誠的朋友,為這對遠道而來的新人不停地拍手祝福。
各位來賓、各位朋友,女士們、先生們,主持人念道……今天是老鄉的答謝宴,也是他們全家人的感謝宴。老鄉在這39年裏,由一名軍人專業到石油隊伍,把美好的青春,無私地奉獻給了兵營和柴達木這片熱土。去年剛退休,將要榮歸故裏,今天在敦煌設宴,和大家道別,在此,他感謝各位老領導、老戰友、鄰居和親朋好友多年以來對他們家的關心和照顧。同時,今天他還有一件大喜事,就是兒子偕妻子,國慶假期從內地回來看望大家。孩子們在外上學成家,這次回來就是感謝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爺爺奶奶、伯父伯母、叔叔阿姨、親朋好友們對他們的關心、愛護、關懷和幫助,使他們學業有成,不斷進步,他們將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成為社會和國家有用的人。在此,表示深深的謝意。一對新人走上台來,給各位來賓鞠了三個躬。在歡快的氣氛中宴席開始,大家舉起了酒杯,接受著老鄉全家誠摯的謝意。每個人臉上掛著燦爛的笑容,互相祝福。
我為老鄉策劃的簡單答謝宴拍手叫好,沒有司儀、沒有婚車、沒有奢華,也沒有鞭炮聲,有的是朋友真誠的祝福和連綿不斷的掌聲,簡單而質樸,讓人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