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蘭
新西蘭如果算上最近擁有的薩磨亞群島的話,那麼其麵積則是英格蘭與威爾士麵積之和的2倍。新西蘭的總人口約150萬,其中有14.8萬人居住在位於北島的首都惠靈頓。
1642年,新西蘭最先被塔斯曼發現,因此他就以他的祖國丹麥南部一個島嶼的名字為該島命名。距此300年前,新西蘭就已經被波利尼西亞人發現了。這些波利尼西亞人竟然能夠根據一種形狀奇怪,但卻十分有用的草製地圖從自己的國家航行數千英裏後依然能找到返航的路線。
這些波利尼西亞征服者後來成為了英勇善戰的毛利人的祖先。到了1906年,他們就已經有大約5萬人了,之後的人口仍然在不斷增加。毛利人顯然是土著民族中鮮有的民族,因為他們不但能夠反抗白人以維護本族的生存,同時又能在不失去本民族獨立性的前提之下學習西方文明的精髓。他們摒棄了很多本民族的古老的惡習,例如吃掉敵人和文臉。他們還派出代表去參加新西蘭議會,建造教堂,盡管他們所建的教堂和白人統治者所建的教堂同樣沒有吸引力,但卻有利於防止種族摩擦。
在19世紀最初的25年裏,法、英兩國都力圖使用他們的傳教士來掌控新西蘭的島嶼。但在1833年,毛利人投向英國,尋求庇護。1839年,英國正式占領了新西蘭的全部疆土。
假如法國的船隊提前3天到的話,現在或許新西蘭就會成為法國的殖民地,就像新喀裏多尼亞、馬克薩斯群島以及太平洋上的諸多島嶼一樣。1840年,新西蘭群島成了澳大利亞的新南威爾士州的托管地,在1847年成為英國直屬殖民地。1901年,新西蘭獲得了加入澳大利亞聯邦的機會,但由於它認為自己並非罪犯流放地而為此感到驕傲,因此拒絕和澳大利亞結盟。自從1907年以來,新西蘭一直是英聯邦國家,設有英國總督,但卻有屬於自己的獨立主權和代議製政府。
至於新西蘭南北二島的地質狀況,它們或許與澳洲大陸沒有任何關係,因為橫亙在新西蘭和澳洲之間的塔斯曼海峽有15,000多英尺深,1,200英裏寬。它們可能是一座高大山脈的殘餘部分,這座高山曾經位於太平洋西海岸。但是經曆了滄海桑田的變化,所以很難說明現在的島嶼是如何形成的。再加上南北二島有著如此少的相似性,這就使得理解其形成更加困難了。而北島是一個巨大的火山區(一種太平洋上的黃石公園),南島則被庫克海峽分隔開,隻有90英裏寬,是瑞士的複製,有著一些管理良好的挪威海灣。
新西蘭並不在赤道。它和意大利一樣,都是遠離赤道的,有著相同的氣候類型。這就意味著它比澳大利亞更適宜於成為歐洲人的永久居住地。各種各樣的歐洲水果,如桃、杏、蘋果、葡萄、橘子等都可以在山穀中種植,而山坡則是牛羊的優良牧場。此處的亞麻可以和生長於古老潮濕的澤蘭的亞麻相媲美,而北島的奧克蘭出產的慢生樹則是優質建材。
1901年,新西蘭吞並了大西洋的諸多島嶼,其中也包括庫克群島與拉裏通加島,據毛利人所言,新西蘭從這兩個島上帶來了它的第一批波利尼西亞人。庫克群島是個火山區,但是我們先不說這個火山帶,而去這兒的珊瑚島遊覽一番。
珊瑚島是一種由死亡之後的海洋微生物珊瑚蟲的屍體堆積而成的,這種珊瑚島形成的暗礁和小島在整個南太平洋到處可見。這些珊瑚蟲是些過分挑剔的生物,它們隻能存活於某一特定溫度的新鮮海水中,稍微遇到一點兒寒冷就會死亡。在低於海平麵120英尺的空間裏它們就難以存活,所以假如在120英尺以下的海水中發現有珊瑚,那就表明在這一帶曾經有海底降沉發生過。珊瑚島的形成需要數百萬年時間,就算是最棒的泥瓦匠也難以造出此種佳作。由於珊瑚蟲必須在流動的活水中生活,因此,在珊瑚體中心生活的珊瑚蟲最早死亡,而邊緣的蟲體則繼續生長,最終形成我們所謂的環礁。環礁的外沿是由堅硬的物質構成的,在其中間有一個環形礁湖。通常它隻有一個出口,而且總是背對信風,所以海浪才能給珊瑚蟲提供豐富的食物,從而使其生長更為迅速。
長滿了椰子樹並盛產幹椰肉的很多環礁現在都屬於新西蘭。大戰後,新西蘭軍隊由於在大戰期間的出色表現而在戰後接管了原屬於德國的薩摩拉群島。至於今後事情會怎麼發展,我就無從得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