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探驪得珠(1 / 2)

【原文】

人有見宋王者①,錫車十乘②,以其十乘驕樨莊子③。莊子曰:“河上有家貧恃緯蕭而食者④,其子沒於淵⑤,得千金之珠。其父謂其子曰:‘取石來鍛之⑥!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淵而驪龍頷下⑦,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⑧。使驪龍而寤⑨,子尚奚微之有哉⑩!’今宋國之深,非直九重之淵也(11);宋王之猛,非直驪龍也;子能得車者,必遭其睡也。使宋王而寤,子為粉夫(12)!”

【注釋】

①見:拜會。錫:賜。

②錫:通“賜”。給予,賜給。車:馬車。乘(shèng):古代稱兵車,四馬一車為一乘。

③驕樨(xī):炫耀。

④恃:依靠。緯蕭:編織蒿草。蕭,蒿類,可以織為簾箔。而食:為生。

⑤沒:潛入。淵:深水,潭。

⑥鍛:錘擊。

⑦九重之淵:很深的水底。驪龍:傳說中黑色的龍。頷:下巴頦。

⑧必:一定。遭:正巧趕上。

⑨寤(wù):睡醒。

⑩奚微之有:即有奚……屬於賓語前置。意為你還會有什麼呢?“之”字複指“微”,微,無,沒有。

(11)直:隻,僅僅。

(12)粉:細末兒,引申為粉身碎骨。

【譯文】

有個拜會過宋王的人,宋王賜給他車馬十乘,依仗這些車馬在莊子麵前炫耀。莊子說:“河上有一個家庭貧窮靠編織葦席為生的人家,他的兒子潛入深淵,得到一枚價值千金的寶珠,父親對兒子說:‘拿過石塊來錘壞這顆寶珠!價值千金的寶珠,必定出自深深的潭底黑龍的下巴下麵,你能輕易地獲得這樣的寶珠,一定是正趕上黑龍睡著了。倘若黑龍醒過來,你還想活著回來嗎?’如今宋國的險惡,遠不隻是深深的潭底;而宋王的凶殘,也遠不隻是黑龍那樣。你能從宋王那裏獲得十乘車馬,也一定是遇上宋王睡著了。倘若宋王一旦醒過來,你也就必將粉身碎骨了”。

【寓意】

有膽有識,有冒險精神才能獲得成功。

【延伸閱讀】

探驪得珠,這個成語一開始是說一個人獲大利不過比較幸運,不應沾沾自喜。但很多人更認同窮人兒子的勇氣,即“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隻有擁有冒險精神,才能有所收獲。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戶人家住在黃河邊上,靠割蘆葦、編簾子簸箕為生,日子過得非常貧困。

有一天,兒子在河邊割蘆葦,烈日當空,曬得他頭昏眼花,於是他就坐下來休息。他望著眼前的河水在陽光下閃耀著粼粼波光,想起父親說過,在河的最深處有數不盡的珍寶,可是誰也不敢去拿,因為那裏住著一條凶猛的黑龍叫驪龍,他想,要是潛到河底,找到珍寶,我們一家人就用不著像現在這樣一天幹到晚,三頓還吃不飽,不如豁出去試一試。他把心一橫,三下兩下脫了衣服,一頭紮進冰冷的河裏。

開始他還看得見四周的小魚遊來遊去,再往深處,光線變得越來越暗,水也越來越涼,最後,他什麼都看不見了,四周一片漆黑。他心裏有點害怕,不知該往哪兒遊。就在這時,不遠處有一個圓圓的物體在閃閃發光,定睛細看,啊,原來是明珠!於是,他憋足一口氣遊過去,雙手抱住明珠,使勁一拽,明珠就到了他懷裏。他迅速浮出水麵,上岸後撒腿就往家跑。

父親一見明珠,就問他是從哪兒得來的。他把經過一五一十地向父親講述一遍。父親聽了說:“好險哪!這顆價值千金的明珠是長在黑龍下巴底下的,你摘它的時候黑龍必定是睡著了。它要是醒著,你可就沒命了。”

這就是“探驪得珠”的故事。因此說,要想有所收獲,就應當具備冒險精神。

冒險精神尤其適用於今天的創業領域。正所謂“無限風光在險峰”!創業與冒險有著天然的聯係。隻有敢於冒險,行前人未行之路,幹前人未竟之事,才能開辟一片新天地。

原本隻是一文不名的農家子弟,26歲時便成為高級工程師、副教授;在短短7年時間裏,將鎳鎘電池產銷量做到全球第一、鎳氫電池排名第二、鋰電池排名第三,37歲便成為飲譽全球的“電池大王”,坐擁3.38億美元的財富;2003年,他斥巨資高歌猛進汽車行業,誓要成為汽車大王。他就是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總裁王傳福。是什麼成就了他青年創業的神話呢?用他自己的話說,“最關鍵的是要有冒險精神”。

1966年2月15日,王傳福出生於安徽無為縣一戶普通農民家庭。在他讀初中時家裏發生了變故,讓他經受了心靈的創傷並從此沉默寡言。但他堅信,沒有比腳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遠的路,隻要靈魂不屈,一定會走出一條康莊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