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文當是生活必需品
卷首語
作者:王興德
當今是中國文化的繁榮發展的時代,也是小品文的鼎盛時代。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景象呢?有人說,盛世興文。自上而下重視和發展文化,文化焉能不興?小品文焉能不興?也有人說,是小品文的人緣好。小品文有人緣,有人緣才會被受眾所接受。兩者說得都有道理。
小品文人緣好,並不局限於讀者麵廣,更在於參與麵大,寫作者多。於是,這社會就出現了一個蔚為壯觀的全民小品文創作現象:一方麵,成千上萬不同職業、經曆、思想、性情、趣味的寫作者帶著鮮明的個人印記進入小品文世界。另一方麵,層出不窮、難以數計的小品文寫作參與者,立足於不同的生活根基和生命趣味,隨心所欲地表達著人生感知、社會見聞、時代欲求以及母愛親情、鄉情愛情、童趣記憶、旅途奇觀。這個時候,每一位作者都變成了社會情景和心靈躁動的書記員,而所有的小品文彙集在一起,則足以化為一個民族的精神圖騰和生活畫卷。
有人說,小品文是歲月的天然盟友,有人生處,便有小品文。人在世上的細枝末節,所思所想,是小品文最好的素材。小品文作者翻撿歲月的自然褶皺,將其化成文字,在紙上展現著另外的妖嬈。是的,小品文向來不排斥歲月的平淡無奇,人生中的一件小事兒,一個人微不足道的細節,往往會成就一篇好的小品文。
依我看,小品文之所以繁榮興盛,最根本的原因,是因為小品文現在已經成了大眾日常精神生活的必備品、必需品。作家呂純輝在他的《出生地》中說:“散文是千年以來我們語言的稻米,一代一代的耕者,以心靈之水,以激情之柴,以生命或生命狀態之米,炊雪白雪白的飯給我們餐。”呂純輝說的的散文,當然包括小品文。人的身體沒有食物提供營養會垮掉,而人的靈魂如果沒有“食物”作營養也會垮掉。當小品文像食物一樣成為人們今天不可缺少的精神必需品時,自然會繁榮。閉上眼想想看,在當今快節奏的時代,誰還有時間去閱讀長篇巨著。吃罷飯,躺在床上,或坐在沙發上,人們大多會拿出手機,看上麵的微信,微信上有好多高品位的小品文讓人凝神悅讀。出差旅途中,很少有人帶一部大部頭的小說去看,要看也隻是看一看報刊上的精短美文。所以,說小品文是生活必需品,不僅一點也不為過,而且恰如其分。因為,人們不僅需要小品文,而且離不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