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話鑄劍,層層皆非易事(2 / 3)

也因為這個原因,不少劍仙在尋得可以鑄成神器的天材地寶以後,照樣用心血祭劍。就算有人殺了主人奪得神器,抹去了法器中原主人的神識心印,隻要沒有主人血脈,照樣無法使用,鬧不好還有被神器反噬的可能。

丁逸此時所進行的過程,就是劍仙的鑄劍過程。他在盡量守護自己神識不渙散的情況下,不斷運轉自己所創的山河十三劍,以被山河鏡所激發的山川意境為火,使心劍與玄天劍相合並抹去玄天劍之中原本的雷霆意境。

要換做別的修士,得到玄天劍之後想的肯定是如何小心翼翼地發揮其中妙用。要知道玄天劍本身就已經是神器,誰會那麼傻直接抹去原本的妙用呢?可劍仙就不同,不管手中劍是什麼,隻要法器本身與心劍不合,那就直接以自身心劍為化轉,抹去原本的妙用,一切都以能承載自身心劍為原則。

這個過程,和緩慢的毀器差不多,對法器使用者本人的反噬自然極大。淩遲大家聽說過嗎,就是慢刀子把人給割死的那種酷刑,丁逸此時的感覺就是這樣。玄天劍本身的閃電雷霆的意境被丁逸引外境中的山川意境逐漸化去,這個過程猶如和神器本身鬥法。為了務求精純,丁逸前前後後竟然將山河十三劍首尾相連重複了十三遍。

不過這樣倒也有個好處,鎮住丁逸的元神的外景也隨著劍法的展開被山河鏡逐漸收納,煉化並充實到自身的心劍中,隨著劍勢的展開,玄天劍也開始發生著改變,終於丁逸眼前景象一震一收,心神中感到格外的輕鬆,仿佛剛才一直背著萬鈞重擔在走路,此時忽然放下的那種感覺。

伴隨著這種狀態的展現,丁逸手中的劍勢也隨之一變,變得越來越簡單,這種簡單其中所透出的劍意卻不簡單了。山河十三劍每一劍包含八個變式,以伏羲先天八卦為根據,每一個變式又可再生變化,招式相當繁複。

也就是丁逸前世本就是劍學大家,這才能在那麼短的時間創成如此精妙的劍法,換成其他人根本無法想象。這也就是為什麼在地下陵墓中,丁逸以玄天劍與阪田仙德相鬥的時候,同樣嗜好劍學的張誌虛會擊節讚歎。

山河十三劍,每一劍就是一路劍法,以一招劍勢便涵蓋一路劍法中的所有變化,這在劍學中被稱為“一招包一路”,已經是極高明的劍法了。不過劍法到這狀態,丁逸知道自己目前的修行已經是極限,無法再向前了。但是終究不負自己一番心血,受這一番折磨,此時手中的玄天劍已經被淬煉精純,隻需要再進一步,就可以鑄成自己所需的法器。

但是飯要一口口吃,鑄劍這一步是不能急於求成的,第一次就能做到這一點,已經非常難得了,就算是天才那也要有個限度。

“好劍法,我來領教領教!”隻聽一聲霹靂般的大喝,一個身材魁梧黑巾蒙麵的大漢不知道從什麼地方跳出來,二話不說,直接就拔劍動手了。

丁逸此時雖然沉浸在劍法初成的喜悅中,卻並不意味著他對四周的情境就放鬆了警惕,相反,四周十丈方圓內飛花落葉之聲他都聽得非常清楚。那蒙麵大漢跳出來的時候,恰好丁逸正要抱元守一,準備收勢了。

這大漢也不知道什麼來曆,也不來將通名,說打就打,拔出一柄燒火棍一般的大劍,兜頭就劈了上來。靠,這玩意到底是刀還是劍呐?刀最起碼還有個開刃,可這柄劍,嗯,也就是看上去象劍而已,活脫脫就是一根扁扁的棍子,說他是九節鋼鞭可能更加恰當一些。

丁逸雖驚不亂,手中長劍一圈,劍化弧形,一引一帶,那大漢的身形不由得一滯,險些被他這招三環套月給帶了個跟頭。

“有點意思!”蒙麵大漢嘿嘿一笑:“一招包一路的劍法,我隻聽說過,卻沒想到今天見到了,無論如何也要見識見識了。”他嘴上說話,手上可不慢,手腕一振間,大劍斜斜劈來。這一招可險啊,丁逸隻覺自己無論如何閃避,仿佛都在這大漢這一招的籠罩之下。

無奈之下,隻得左手劍訣一捏,一招“千峰競秀”被施展了出來。這招千峰競秀他還是第一次施展,而且用的就是剛才所領悟的“一招包一路”的功夫。這一招一出,已經被抹去原本妙用的玄天劍陡地騰起了陣陣耀目的光華。

這些光華如有實形,以劍身為中心,無數道劍氣被激發了出來。這些劍氣有的低回婉轉,有的長驅直入,有的雄奇險峻,有的靈巧俊逸等等,不一而足,猶如麵朝群山,山巒起伏,多彩多姿。

丁逸施法了!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他看出這大漢也是劍仙。剛才那大漢一劍斜劈,劍勢猶如長江大河,一股有一股的法力波動滾滾而來,一浪強過一浪,在這樣的劍勢下,丁逸避無可避,隻得針鋒相對。

若說這大漢的劍勢是長江大河,那麼丁逸此時的劍勢就是群峰聳峙,無論這大江浪濤如何,都無法撼動沿岸群山的根基。轉眼間,兩人劍氣互相激蕩,竟然發出陣陣轟鳴,猶如身在金沙江邊,驚濤拍岸,唯美而壯麗,卻也凶險非常。誰要是不小心撞了進來,那就是一個慘,絕對是被那亂飛的劍氣給切成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