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相反的,如果你們家有人故意破壞公物或者欺淩鄉裏,甚至是犯罪,那麼根據你所造成的危害,也是一樣要扣除的,而且貢獻度不光是可以兌換土地,還直接跟縣中的免費醫療掛鉤,甚至經商買賣都是可以用貢獻度在縣內獲取幫助的,所以在如今的伯紀縣最珍貴的不是金錢而是貢獻度,人人搶著做好事,人人樂意做貢獻,這也是伯紀縣飛速發展的主要原因。
文書吏也是縣內的老人了,從李剛剛開始組建縣衙的時候他就長住伯紀縣了,後來對這裏的環境喜歡,也更喜歡這種朝氣蓬勃的生活,幹脆就把全家接了過來成為了這裏的一份子,平常呢為人和善,無論是處事辦公還是私下與鄰裏之間都和善有加,他老爹是個木匠,他自幼時也曾在老爹那裏傳承過一些木匠手藝,平日休沐時也會幫助街坊鄰居做些木工,分文不取,再加上他又是個讀書人,雖然沒有什麼功名在身,但也願意閑暇時候教導一些孩童學習,這就獲得了街坊鄰居的一致好評了。
此次做出這等事被發現了之後也是十分的後悔,不過認罪態度倒是很配合,不過李宗之也傳承了一些李剛的古板,認為法就是法,你不觸碰它之前他,它可以如柔水般保護你,但你一旦越過了那道底線,那麼法就沒有任何情麵可講,當即下了文書吏的官差身份,並且由於他算是伯紀縣內的第一起收受賄賂性質的案件,李宗之認為法不可不嚴,為了給後人警醒的作用,便下令沒收文書吏的全部受賄所得,並且將其逐出伯紀縣。
沒收受賄所得還好說,文書吏自知做錯了事,即便是讓他交出所有家產他也是願意的,隻是聽到要被逐出伯紀縣的命令,文書吏就徹底崩潰了,跪地痛苦求饒,街坊鄰居也紛紛前來替他求情,甚至找來了秦老爺子說話,秦老爺子也不知道怎麼就答應了,對李宗之說道:“宗之呀,人誰無措,知錯能改善莫大焉,這不是你們讀書人長說的,我看呀,逐出伯紀縣這懲罰太重了..”
別人說的話李宗之可以一以推之,可老族長說的話李宗之就要顧及到鄉情了,左右為難之下隻好上報李綱,布楚看了看下麵的日期,果然是已經送過來兩三天了,到了現在還沒有批,說明李綱也很為難,這下倒是勾起了布楚的興趣,略做思考之下便出了書房,喚過一個執事的衙役,問道:“你可知文書吏現在何處?”
那衙役自然是認得布楚的,清曉他的身份,連忙回答道:“回將軍的話,文書吏犯了事雖然還沒有定罪,但是現在也在後山執行勞役,將軍若是想見他,小的這就給將軍帶路。”
布楚點點頭,滿意衙役的醒目,就跟著他來到了後山,前麵曾說過,伯紀縣對於土地的擴張是沒有止境的,隻不過這蒼茫大山本來就不太適合人居住,想要的得到一塊理想的居住地或者是田地,都要大量的人力來執行,所以在伯紀縣犯了事,是很少會關到牢裏去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執行勞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