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繼續教育國際化
國際觀察
作者:丁玨旻 周北
摘 要 繼續教育的國際化,是對我國高校內在和外在的雙重要求,加強加快我國繼續教育國際化進程和趨勢,有助於學生走出去,同時將提升學校繼續教育海外品牌影響力,提升我國繼續教育的辦學綜合實力、國際影響力及國際地位,是高校繼續教育的新發展,也是必然要求和必然趨勢。
關鍵詞 繼續教育;國際化;教育資源
中圖分類號:G72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5)11-0175-02
繼續教育國際化,是利用國內高校繼續教育資源及國外高校教育資源,實施教育資源互補、共享的教育模式。從教育開放性的角度來講,“繼續教育國際化是指繼續教育擴大對外開放,加強國際學術交流,增加留學生的派遣與接收,開展合作研究與聯合辦學的趨勢”。
1 繼續教育國際化的動因
繼續教育國際化發展的內因 所謂教育的國際化,就是用國際視野來把握和發展教育。隨著全球經濟的緊密合作與相互發展,世界上不同國家間教育的交流與合作比以往更加頻繁,不同民族國家和地區的教育發展更加開放。就我國目前的繼續教育的發展前景而言,隨著學術交流的不斷發展,留學生市場的不斷擴大,我國的大學本身要提高自身水平和聲譽也必須借鑒別國的先進經驗。
目前,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日益頻繁,各國不僅要滿足來自本國、本土化的人才培養目標的確定、教育手段和方法的采用等方麵要求,而且同時要適應國際間經濟文化交流與合作的新形勢。目前,我國各高校的繼續教育通常以傳統的成人教育培養模式與自學考試培養模式為主,而繼續教育的學生,大部分都是存在升學與留學的願望與需求的。由於我國目前這部分學生存在繼續教育自身發展所產生的理念與求學繼續教育的現實情況不符的矛盾關係,我國繼續教育必須緊跟時代的步伐,加快教育觀念更新的速度,促進我國民族文化與世界各國文化交流融合,完成現代化教育資源的共享,從而使我國繼續教育的國際化進程可以持續、快速、高效、穩健地發展。
繼續教育國際化發展的外因 信息技術日新月異,新技術、新發明層出不窮,全球已經真正進入信息傳播的大數據數字化時代,共享信息資源平台已經來臨。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和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各高校之間跨國界、跨民族、跨文化的多元化交流與合作也伴隨著經濟全球化、信息全球化越發得廣泛和深入,我國繼續教育呈現的國際化進程和標準也在日益加快和完善。地球村這個大家庭裏的每一位成員都可以共享全球教育教學資源,而網絡大學、MOOC、國際間視頻學術會議等新的學習手段的出現,也促使繼續教育飛速發展。
2 繼續教育國際合作培養模式的形式及優勢
國內國際雙證 這種形式為學生畢業時頒發國內高校國內繼續教育的畢業證書,同時頒發海外聯合合作院校的畢業證書,畢業即可獲得國內國際雙證書,學生輕鬆實現了不出國門的留學。學生多獲得一張境外高校的畢業證書,不僅增加就業競爭力,並且為學生開設了一條海外留學直通車的通道。同時這種合作模式大大提升了學生的外語應用能力,為學生今後職場發展奠定良好的外語基礎。
本科轉本科 該合作模式簡稱2+2模式。這種形式的合作為國內兩年本科後學分對接,進入境外合作大學的本科階段學習2~3年。完成學業後,獲得境外合作大學的本科學位證書。這種模式的合作具有兩大優勢。
1)前期國內本科段,境外合作大學對我國高校的學分進行互認,同時縮短了學生的留學成本。
2)這種合作模式解決了很多繼續教育的學生本科第一學曆的問題。很多學生高考不理想,在國內沒有進入全日製名校本科,而通過這種留學模式,考取境外名校並且獲得學位,無論留學後回國就業,或是移民海外,都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平台和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