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衛員催促總理三次後,總理這才和我們握手告別。誰也沒有想到戲演完是十一點半,之後,總理居然在百忙中接見我們兩個多小時。

三天後,接到通知去中南海演出。我們把首都劇場的布景拆下,裝了三大卡車,團裏20多個年輕小夥子,坐著中央派來的大轎車,浩浩蕩蕩地開進了中南海,去懷仁堂裝台。

1958年北京十大建築建成之前,懷仁堂是中共中央所有重大、重要會議做決策的地方,也是當時能容納觀眾最多的地方。

北京那時有十多個能演戲的劇場,最大的要數天橋劇場,加上臨時座位,也就能容納兩千名觀眾。而懷仁堂打開左右大廳,還有後麵大廳,再加上臨時座位,足夠坐三四千人;而且裏麵古色古香,富麗堂皇,到處有厚厚的地毯,音響設備非常好,在那裏演出可是一種享受。

戲裏有十多支真步槍作為道具,中南海負責安全部門的人把我們所有真槍槍栓內的撞針卸了下來。我們從福佑街進入中南海,剛進門門崗警衛讓我們下車清點人數,之後上車到懷仁堂好大一段路,沿途很少看見行人或是警衛,裏麵的樹木、建築和北京的其他公園完全一樣。我們在懷仁堂內隨便走動參觀,沒有人看管把守。

中午時,我們在一個能容納近千人的食堂就餐,四菜一湯,飯菜非常可口。在中南海我們就吃了這麼一頓。

演出那晚,每個人的心裏都很緊張,神經都繃得很緊,祈禱不要出意外,不要出事故;還希望戲演完,能獲毛主席接見合影。

眼見台下黑壓壓的坐滿了人,團長說:“接到通知,今晚毛主席和所有的中央首長都來看戲。我們要全力以赴,集中精力,向黨中央彙報我們這一年多以來的成果,為甘肅人民爭光。”

近三個小時的戲,非常順利地演完了。大家互相鼓勵,期待著最後的時刻。謝幕時台下燈亮了,大家的目光一下集中在第三排最中間的毛主席身上,他站起來後,坐在他身邊的周總理也很快站起來。他們走到台前,向台上揮了揮手,便走出了懷仁堂,大家期待的握手、合影都沒有。

在既興奮又失望中卸妝時,周總理的秘書匆匆趕來說:“主席說,你們演得很好,很成功。布景不要拆,總理說讓你們休息幾天,等把劇本翻譯好,印好外文說明書,再請你們給各國的駐華使節演一場。”大家聽了後,原本失望的情緒頓時煙消雲散。

因為要給外國駐華使節演出,要揚我國威,所以第一次進中南海演出後幾天,劇團又進中南海搞了一次彩排。

十幾天後,我們第三次進中南海演出,每個人都信心百倍,手裏拿著一份印刷非常精美、但又一個字也看不懂的外文說明書,坐在毛主席與周總理坐過的第三排一號、二號座位上,在外文說明書上寫下自己的名字和演出的年月日,留下珍貴的紀念。

這次演出,大約有蘇聯、南斯拉夫、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羅馬尼亞、匈牙利、保加利亞、東德、阿爾巴尼亞、朝鮮、越南、蒙古、緬甸、瑞典、瑞士、印尼、巴基斯坦等十幾個國家的駐華使節觀看了,叫人終生難忘。

注:本文口述者楊強,原甘肅省話劇團演員,20世紀90年代移居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