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抄本:“偷情”般的閱讀記憶
那年那月
作者:雷輝誌
20世紀70年代初是一個萬馬齊喑的時代。文化藝術和意識形態方麵飽受禁錮。電影戲劇停演,絕大多數的文藝性期刊書籍停刊停版,文藝讀物極度匱乏,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極其枯燥。當時社會上流行一句頗具諷刺意味的調侃:“八億人民看八個樣板戲,讀一本小說。”所謂“八個戲”是指在江青主持下創作編排的《紅燈記》《沙家浜》等八個現代京劇革命樣板戲;一本小說則指文壇“一枝(筆)獨秀”、浩然的《金光大道》。
單調貧乏的文藝形式已遠遠無法滿足人們對精神生活的需求,大家渴望能欣賞到更豐富、更優秀的文藝作品。
1972年前後,“手抄本”開始在社會上悄然流傳,如《少女的心》《北極風情畫》《塔裏的女人》等。書中講述的那一幕幕羅曼蒂克、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震撼了人們的心靈;那些對男女主角私密生活的大膽描寫,更是強烈地碰撞著青年男女的心扉,這是在當時其他官方出版物裏根本無法看到的。於是,似乎就在一夜之間,手抄本一下子流傳開來。
剛開始,許多人還心存顧忌,不敢大膽公開閱讀,一般是在少數要好的朋友中間私下傳閱;或者也拿自己借的和朋友交換不同的手抄本看,並鄭重其事地再三叮囑不準轉借他人,幾天後務必歸還。尤其有趣的是,那些姑娘們忸忸怩怩地向人家借,然後掖著藏著,羞羞答答地拿回家,關起房門細細品讀。
那段時間,朋友們碰麵首先就會神秘地詢問近來讀過哪部手抄本?然後開始討論書中的人物和感人的愛情故事,為他們的不幸遭遇連發感歎!讀手抄本、談手抄本,已是人們生活中的一種時尚。
起初,手抄本大多是借來閱讀,約定幾日必須歸還,許多人出於喜愛就動手自己抄,以便保留下來隨時翻閱或給好友傳閱。
據我父親回憶,1973年他正上初中,那年暑假的一天,鄰居幾個大姐拿來兩大本名為《北極風情畫》的手抄本,嘰嘰喳喳地圍著我父親,連哄帶勸,硬要他幫忙抄寫這部手抄本。我父親被賦予這一光榮使命,緣於眾鄰居公認為他寫得一手端正漂亮的鋼筆字。我父親哭笑不得,但又礙於麵子難以推托,隻好應承下來。
拿來的手抄本,就是在一般文具店都能買到的五毛錢一本的硬麵橫格本,俗稱“硬麵抄”。我父親翻開手抄本,發現原抄寫者字跡端莊清秀,字行間距整齊,頁麵幹淨得竟無一處塗改痕跡,這使他不由暗暗吃驚,同時也引起他的興趣。父親甚至好幾天都在好奇地猜想:這麼漂亮的字跡到底出自男人還是女子之手?無疑,這是當時流傳的手抄書中字體和抄寫質量均佳的上乘之作。
幾位大姐早給我父親買來了兩大本“硬麵抄”,這可是個大工程啊!要在規定期限內完成近十萬字(比原作少了幾萬字)的抄寫工作,確實是一件既辛苦又緊迫的勞動。我父親焚膏繼晷,奮筆疾書;晚上也關在房內,埋頭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