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 / 1)

第一章

請求

請求是人類社會很常見的一種言語交際行為,指說話者從自身利益出發或為了自身方便而要求別人為自己做某事。根據Leech對言語言外行為的分類,請求行為的實質是說話人要達到自己的目的從而需要聽者付出勞動,是一種威脅對方麵子的行為。因此,在這一言語行為的實施中,請求者會注意語言表述的禮貌性,並運用一些策略來加以調整,以使聽者易於接受,從而達到有效交際的目的。

一、英語請求策略

Ervin-tripp(1976)對英美請求言語行為進行調查研究後將英語請求策略分為六類:

1、需要陳述(needs statements):主要用於交際雙方社會地位有差異的情況下,通常是工作環境中上司對下屬或家庭中長輩對晚輩的請求,請求者直接、清楚地表述自己的需求。如母親請求孩子遞把湯勺:I want a spoon, Jimmy. 老板讓秘書送報告:I need the report now.

2、祈使語句(imperative):祈使語句常用於家庭成員之間、地位較高者對地位較低者或平等關係的人際交往,如兄弟姐妹之間,或妻子與丈夫之間。如父母讓孩子拿東西:Send me your paper. 同學間可以提出:Lend me your dictionary, please.

3、內嵌式祈使(imbedded imperatives):這一策略主要用於請求者社會地位較低或年齡較小時使用,通常是被請求的事情難度較大或提出者是請求事宜的受惠對象時。如學生請求教授修改作文:Would you help me with my composition? 請求同事幫助買物品:Would you please buy a stamp for me?

4、允許式請求(permission directives):這種請求策略並不常見,主要用於工作場合或家庭環境中地位或年齡較低者向較高者請求時使用。如:I wonder if it is possible that you could lend me your laptop? 或女兒問媽媽:Can I invite Mary to have dinner with us tonight?

5、非明晰問句式指示(non- explicit question directives):此類請求措詞模糊,通常以疑問句、附加疑問句的形式出現。常見於交際雙方社會地位或年齡相差較大時,由地位或年齡較低的一方提出請求時使用。如:Perhaps you’ll close the door, won’t you?

6、暗示(hints):是一種非常間接的請求,是給對方留有較大餘地和靈活性的策略。當請求內容比較特殊,說話人不願意直接提出該項請求時使用,常用於彼此十分熟悉的人之間,或請求所做的事很麻煩而不便明說時。如家庭成員間的以下對話:

A: Oh, dear. I wish I were taller.

B: Here, can I get something for you?

A: Yes, please, some of these green dishes up there.

顯然,上例中A說自己不夠高時B清楚他需要自己的幫助,因此暗示策略要求交談雙方對所處情況有相當地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