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文化軟實力正日益成為全球認同的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發展的重要指標之一,成為國際競爭的一個新興領域。和平發展的中國,尤其應該把打造和提升自己的文化軟實力作為實現戰略的重心。當代中國文化軟實力建設問題,正逐步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體目標中上升到國家戰略構建的層次。然而,在當代中國,提升文化軟實力的重要價值是什麼?與此相應到底應該如何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的根本與核心是什麼?是我們需要明晰的基本問題。因此,如何努力形成關於文化軟實力的中國話語,並在結合我國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尋求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的有效途徑,是需要我們深入探討的問題。
一、全球文化競爭背景下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的價值和緊迫性
現代全球性競爭已經出現了從注重硬實力競爭到越來越注重軟實力競爭的轉向。對文化軟實力的研究日益受到世界各國的關注。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塞繆爾·亨廷頓在其《文化的重要作用——價值觀如何影響人類進步》一書中指出:“關於文化在人世間的地位,最明智的說法或許就是丹尼爾·帕特裏克·莫伊尼漢的兩句話‘保守地說,真理的中心在於,對一個社會起決定作用的,是文化,而不是政治。開明地說,真理的中心在於,政治可以改變文化,使文化免於沉淪。’” ???亨廷頓這一關於文化的重要作用的說法雖然有些誇張,但它從一個側麵確實也反映了文化在當代社會生活中具有巨大作用的客觀事實。
首次提出“文化軟實力”這一概念並對此有比較全麵論述的是美國哈佛大學的教授約瑟夫·奈。在不同時期和不同的語境中,約瑟夫·奈對軟實力的概念有過不同的界定。在他的1990年發表的《軟權力》一文中,他把軟實力理解為“同化權力(軟實力)是一個國家造就一種情勢、使其他國家仿效該國傾向並界定其利益的能力,這一實力往往來源於文化和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國際機製的規則和製度等資源。”在其2002年的論文《為何不能單純依靠軍事力量》中,他認為軟實力就是“讓別人也想要你想要的能力”。而在2004年,他把軟實力理解為“軟實力是一個國家的文化與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它通過吸引而非強製來達到預期的效果,它能使別人自願的跟隨你或遵循你所指定的標準或製度來按照你的想法行事。”約瑟夫·奈關於文化軟實力的更為成熟的思考在其2006年《軟實力的再思考》一書中得到論證,他指出,軟實力主要有三種資源,即文化、政治價值觀及外交政策。他認為,“軟實力”主要是相對於“硬實力”而言的文化觀、價值觀和政治價值觀的吸引力以及塑造國際規則和政治議題的能力,其核心理論是:“軟實力”主要靠自身的吸引力發揮作用,而不是強迫別人做不想做的事情。可見,在他看來,軟實力一般是指無形的、抽象的、非物質的力量,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以及讓他人自願效仿的特點,依賴政治、思想、文化和政策的吸引使別人“自願追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