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五、小結
根據Edward T. Hall(1976)的研究,中國和英美國家分屬高語境和低語境國家。在高語境文化中,說話者的言語或行為的意義來源於或內化於說話者當時所處的語境,他所表達的意義往往比他所說的東西要多。所以在語言交流過程中,有時並不需要表達出所有的信息,而要表達的大多信息都蘊藏在語境當中,隻要擁有相似文化背景的人理解起來都不會有障礙。而在低語境文化中,人們強調的是雙方具體交流的內容,而不是當時所處的語境。因此英美人交流必須依靠詳細的信息表述,才能達到交際順利,認知的共識。這就解釋了為什麼英美人在社交中多使用規約化的顯性致謝語,而中國人卻往往借助不同致謝表達方式,甚至衝破言語行為的範疇,將感謝隱化為肢體語言,眼神流露等,需要對方在一定語境下去“意會”。
正確理解漢英致謝語的文化差異,是促進跨文化交際的一個重要方麵。隻有排除文化差異的幹擾,才能避免誤會,使致謝語真正成為交際的潤滑劑,使交際得以在和諧融洽的氣氛中向前推進。在學習英語語言,了解英語文化的過程中,學習者需要時時注意這些差異,在跨文化交際中得體運用致謝語以促使成功交際的進行,避免因為語用遷移而導致語用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