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一、 社會主義本質的形成與發展
對社會主義的本質問題,馬克思、恩格斯、列寧都曾從不同的角度作過許多科學的論述,斯大林、毛澤東也作過艱辛的探索,鄧小平在繼承前人思想的基礎上,結合曆史經驗教訓和當代時代特征與中國改革開放的實踐,把對社會主義本質的認識提高到了新的科學水平。隨著社會主義實踐的新發展和國際國內形勢的新變化,對於社會主義本質這一重大問題,國內外馬克思主義者也做出了新的判斷。
(一)馬克思恩格斯關於社會主義本質特征的描述。在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文獻中,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經常是作為同義語加以使用的,但是為了把自己的理論與當時的各種空想和改良的社會主義相區別,他們在大多數著作中更多地用共產主義來表達自己的理論和主張,他們對未來共產主義社會基本特征的認識可以概括為:
(1)社會占有全部生產資料,實行生產資料公有製。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把自己稱作共產主義者,就是因為他們的主張是以生產資料公有製為基礎的。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恩格斯指出:“現代的資產階級私有製是建築在階級對立上麵,建築在一些人對另一些人的剝削上麵的生產和產品占有的最後而又最完備的表現。從這個意義上說,共產黨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論概括為一句話:消滅私有製。”[1]P286恩格斯指出:社會主義“同現存製度的具有決定意義的差別當然在於,在實行全部生產資料公有製(先是單個國家實行)的基礎上組織生產。”[2]P149馬克思、恩格斯設想的公有製形式是單一的社會所有製,即全部生產資料歸整個社會全體勞動者共同占有,全體勞動者成為生產資料的所有者和主人,從而消除勞動者和生產資料的分離狀態。
(2)商品和貨幣將會消失,社會生產按照統一的計劃進行調節。在馬克思和恩格斯所設想的未來社會中,商品和貨幣將不複存在。“一旦社會占有了生產資料,商品生產就將被消除,而產品對生產者的統治也將隨之消除。社會生產內部的無政府狀態將為有計劃的自覺的組織所代替。”[3]p323在生產資料公有製基礎上,生產者將按共同的計劃從事社會分工,生產什麼、生產多少不再通過價值規律和市場機製調節,而是“按照統一的總計劃協調地安排自己的生產力。”[3]p335對生產進行有計劃的調解,目的是促進生產力的發展,以滿足社會總體和每個社會成員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