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 / 3)

第一章

“貪官”一詞在《現代漢語詞典》裏是這樣詮釋的,即貪汙受賄的官吏。對“貪”字的釋義是“原指愛財”。作為政府反腐倡廉的口頭語中,“貪”字常常是指國家公職人員利用權力和職務,非法斂財,中飽私囊。在司法範疇裏,“貪”字涵蓋了貪汙、受賄、非法占有、財產來曆不明等罪名。許多貪官汙吏,從其人生經曆考察,大多出身草根,從小在農村長大,在讀書以及走向仕途的各個階段都經曆過許多磨難。在剛剛步入仕途時,明白這份工作的來之不易,懂得生活的艱辛,對自己的工作能恪盡職守,表現出色,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了超乎尋常的努力,有一定的貢獻,因而得到了組織部門或上級領導的肯定和信任,並委以重任,擁有一定的權力。但是,隨著天長日久以及社會交往麵的不斷擴大,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悄悄地在發生變化,由原來的追求崇高理想做了一個華麗的轉身,把追求高額利潤作為他們人生價值取向,於是,借職務之便,利用手中職權,或貪汙,或受賄,進行權錢交易,逐漸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元載

在此,我要解讀的第一位中國曆史上的巨貪,就是中唐代宗李豫時期的宰相元載。元載出生在鳳翔岐山(即今天陝西寶雞岐山縣)一個貧寒人家,小時候就是一個勤奮好學、天賦極高的孩子,能夠出口成誦,下筆成章。在極其艱苦的環境下,堅持博覽群書,尤其酷愛老莊之類的道家方麵書籍。此時的元載無論如何意想不到,正是他的這一獨特愛好竟然成為自己今後踏入仕途的敲門磚。

歲月悠悠,光陰荏苒,轉眼間,元載長成了一個溫文爾雅、舉止瀟灑的成年男子。河西節度使王忠嗣看中了元載的才華,便將自己的女兒王韞秀嫁給了他。元載家貧,經常遭受親戚的白眼,到了參加科舉考試的年齡,但由於家中經濟拮據,他隻好徒步到岐山縣城參加考試,生活異常艱辛。雖然,元載在學業上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幸運之神並沒有因為他的勤奮而垂青於他,相反,卻一次次與他擦肩而過,令他屢試不第,但他從來沒有灰心過,更沒有放棄過。生活的磨難和心靈的創傷,不但沒有讓他頹廢沮喪,反而磨礪了他刻苦自勵、奮發向上的意誌。青少年時期的坎坷遭遇,曆練了他的心裏承受能力,使他逐漸地頑強堅韌起來,猶如一株小樹,世俗的風雨不僅沒有阻斷它的成長,反而令他更加茁壯,並充滿了無限的生機。

元載生活的年代,正是玄宗李隆基在位期間,玄宗皇帝十分推崇道教,因此於天寶初年頒下詔令,搜求天下精通道家學說之人。由於元載自幼精通道家之學,正好與玄宗皇帝的誌趣相投,因此,在這次科考中,元載便很順利地通過了,並且名列前茅,由此踏上了仕進的快車道。

元載是一個有誌青年,在仕途上的起點並不高,開始從一個小小的縣尉做起,踏踏實實從基層打拚,但由於工作認真,辦事得力,很快就取得了上級領導部門的信任,被推薦到中央大理寺擔任中下級官員。而真正讓他躋身於唐代政治中樞機構的機遇,是玄宗末年爆發的安史之亂。我們誰都知道,大唐王朝的國力經過安史之亂開始走向了衰落,然而,唐朝的黴運不僅沒有影響到元載的官運,恰恰相反,安史之亂卻給他在官場上帶來了平步青雲的契機。安史之亂中,玄宗逃往四川避難,太子李亨北上阻敵,在靈武(今寧夏靈武西南)即位,這就是中國曆史上的唐肅宗。此時,安祿山已率兵攻入長安,四處燒殺搶掠,長安城正在經曆著一場空前的浩劫,這個在戰亂中重新組建的政府,決意討平叛賊,收複失地。為了平叛的需要,唐肅宗下令各地采訪使可自行招募官員。也該是元載鴻運當頭,正在江南避難的元載,很快就被蘇州刺史、江東采訪使李希言任命為副使。由於他在地方上為官幹練,辦事效率高,不久,就被推薦到中央擔任司部員外郎。郎官一職,品階雖不高,但在時人的眼中卻有著較高的政治地位,被視為是進入中樞機構的重要途徑,就這樣,元載的仕途開始明朗起來。

在中央擔任司部員外郎還不到一年,元載又出任洪州(今江西南昌)刺史,擔任地方大員。盡管他由中央外放到地方任職,但這卻是對他的仕途的一次重要曆練。安史之亂平息後不久,又調入中央擔任度支郎中。由於他為人機警聰明,對領導的意圖領會到位,善於奏事對答,因此很快就得到了唐肅宗的賞識,開始對他委以重任。先是委派元載到江淮地區總領漕運事務,幾個月後,唐肅宗將他招回中央,升任戶部侍郎、度支使並諸道轉運使,總領全國財政事務。由於這些職務都涉及財政,元載的貪官生涯便由此發端。也就在元載被唐肅宗招回中央後不久,唐肅宗本人一病不起。據司馬光的《資治通鑒》記載,唐肅宗這次得病是由一場宮廷政變驚嚇造成的。唐肅宗的皇後張良娣為了和大宦官李輔國爭權奪利,二人在朝廷內外拉幫結派,勾心鬥角,形同水火,宮廷鬥爭,異常激烈。李輔國為了獨攬大權,悍然下令抓捕皇後張良娣並將其處死。從此,朝中大權完全掌握在大宦官李輔國手中。李輔國因擁立唐肅宗有功,深得唐肅宗信任。安史之亂平定後,李輔國完全掌握了禁軍的調動權和指揮權,他開始變得目空一切,妄自尊大,把皇帝唐肅宗也不放在眼裏。有一次他竟然對唐肅宗說:“皇帝但居禁中,外事聽老奴處分。”自從皇後張良娣被處死以後,唐肅宗見到李輔國之後異常恐懼,並稱李輔國為尚父而不敢直呼其名,事無巨細都要向其谘詢,群臣百官出入朝堂也都要先去拜會李輔國。而元載與李輔國的妻子元氏是同宗,因為有了這層裙帶關係,李輔國與元載便逐日親密起來。當時,京兆尹(京都長安的地方長官,相當於現在北京市市長)一職出缺,朝廷正在物色人選。於是,李輔國便有意讓元載去填補這個肥缺,誰知元載的胃口更大,並不領情就任。一天,他將自己意欲當宰相的願望告訴了李輔國。當時的首輔是蕭華與李輔國不和,李輔國每次看到蕭華,恨得咬牙切齒,欲將其滅掉,令其永遠在人間蒸發,恰巧此時元載來求他,李輔國也正想找個借口趕走蕭華,因此,他答應了元載的要求。轉天,李輔國便在唐肅宗李亨前推薦元載,他說,蕭華專權跋扈,不適合擔當宰相,應將其罷免,改任元載。李亨起初並不同意,可李輔國的眼神告訴他:這不是一個可以否決的請求,而是一項必須執行的決定。李亨迫不得已,隻好點頭。李輔國假托皇帝的旨意將蕭華罷免,元載也就毫無懸念地當上了大唐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