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⑤ 否定稱讚(Disagreement):直接否定或表示不同意對方的讚譽,例如:
A: Nice haircut. You look good.
B: I hate it.
需要注意的是,在中國文化背景和美國文化背景下這種應答策略采用的出發點往往是不同的。中國人常以降格性接受策略來表示謙虛,這一點較容易為美國人所理解,但是中國人以否定對方的恭維來表示謙虛的做法,放在美國文化背景下,就會令不了解中國文化的美國人誤解,造成交際中的尷尬,甚至懷疑中國人的真誠。對英語國家的人來說,否定對方的稱讚,就等於拒絕他人的好意,所以這種模式是應該盡量避免的。在特定語境,如被稱讚方有意要拉大雙方的社會距離,或認為對方的評價是不真誠的、反意的等時也要謹慎使用。
因而可以說,在跨文化交際過程中,這種否定稱讚的應答模式是在別無選擇的前提下,不得已而用之。在日常交際中,如果對方的恭維是真誠的或是禮節性的,就接受它;而如果一定要表明自己對評價的不同意見,可以采用其他表示不同意的應答策略,否定稱讚方式最好避免使用。
⑥ 不予表態(No Acknowledgement):即被稱讚人對稱讚不表態,不作任何反應或岔開話題談起別的事情。請看以下兩例:
A: Beautiful sweater!
B: (No response.)
A: That’s a nice bike.
B: Did you finish your assignment for today?
通常情況下,在交際中表現得“所答非所問”是不禮貌的行為。但受到別人稱讚時,由於害羞或認為“言非真意”時,假裝沒聽見不吭聲或以“顧左右而言他”的態度回敬對方,迂回地表達不同意見,也是社交中常見的避免正麵衝突的策略,體現了說話人機智、靈活的交際應變能力。
3、影響應答方式的因素
既然人們在麵對別人恭維時會采用不同的策略來給以回應,那麼是哪些因素製約人們回應模式的選擇呢? 社會語言學認為言語交際雙方的社會地位、年齡等是影響言語交際的重要變量。郭愛先(1998)提出,在恭維回應中,稱讚人與被稱讚人的地位、相互關係、年齡、甚至恭維的話題都是影響回應方式選擇的重要因素。
① 交際雙方的社會地位
社會地位是影響恭維回應方式選擇的重要因素之一。Linda A. Wood和Ralf O. Kroger對禮貌模式的調查結果表明:權勢低的人和權勢高的人說話比和權勢相等的人說話的禮貌程度要高,而和權勢相等的人說話比和權勢低的人說話的禮貌程度要高(祝畹瑾,1992:164)。恭維是一種禮貌行為,因此當受到社會地位高於自己的人稱讚時,最禮貌的作法就是遵循“一致原則”說聲Thank you!,或以微笑做答接受稱讚。當兩者社會地位相等時,禮貌程度要求不高,聽者往往會采用弱化稱讚,對被稱讚物給予實事求是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