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阿慶嫂再次滴水不漏地應對了刁德一的刁難,我既然是個開茶館的,來的都是客,我第一不知道客人的身份,第二我也不關心客人的身份,這兩層話就把刁德一的所有刁難都擋回去了。誰來喝茶都是喝,喝完了就走人,我也不關心客人走了以後怎麼樣,人一走,茶就涼。給刁德一傳遞的信息是:當地有新四軍,但阿慶嫂是不關心的,也沒有去主動認識,當然也談不上“背靠大樹好乘涼”。阿慶嫂用機警智慧挫敗了陰險狡詐的刁德一,取得了對敵鬥爭的第一個回合的勝利。

然而,每當我看到革命現代京劇《沙家浜》中的阿慶嫂,便不由自主地想起了阿慶嫂的扮演者洪雪飛,她把阿慶嫂這個形象扮演的端莊中蘊含著嫵媚、機智中充滿著正氣,是那樣的深入人心,讓人念念不忘。一個好演員的先決條件是要有觀眾緣,而觀眾緣的先決條件不僅僅是演技的高超精湛,作為一個小旦,更在於年輕貌美,年輕貌美才能吸引觀眾。洪雪飛扮相俊美,端莊大氣,活潑靈動。嗓音寬宏敞亮,珠圓玉潤,收放自如,有表演的天賦和靈性。除了悟性,更得益於生活的功底,她對自己扮演的戲劇角色體會深刻,內心豐富,扮演的角色飽滿生動。在《智鬥》中,在與敵人周旋時,不失正氣與穩重的形象很自然地樹立起來,並深入人心。不幸的是,像洪雪飛這樣一位優秀的戲曲演員在1994年9月14日應邀去新疆克拉瑪依油田演出時,突遭翻車,造成重傷,送往醫院後治療無效,去世時年僅53歲。一時間,全國各大新聞媒體紛紛進行重點報道,幾乎所有的標題都千篇一律的冠之以“阿慶嫂”“洪雪飛”的字樣,以喚起更多的人對這位特殊年代裏家喻戶曉的著名戲曲演員的深切惋惜和懷念之情。

由《智鬥》中的一段對白的解讀,引發了我對現代京劇“樣板戲”的思考:現代京劇“樣板戲”脫胎於傳統京劇,是對傳統京劇的革新與改造。傳統京劇曲目基本上都是以“忠孝廉節”這些道德觀念和君臣父子這類尊卑貴賤的倫理方法為內核的,這些抽象道德原則的反複以及程式化的處理,使現代觀眾的接受過程不是很自然的。尤其是古裝戲,它不能貼近百姓生活,其唱腔藝術更是與一般百姓的審美趣味有很大距離,以至到後來傳統京劇的藝術之路日趨逼仄。而樣板戲以它在音樂、唱腔上的創新和人物形象的重新構建所顯示出來的成功,為京劇的發展另劈蹊經,使京劇藝術別開生麵,呈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壯麗景象。它的最大特點是,使這些舞台戲曲片把意識形態公式化的世界通過優美的舞姿、悅耳的音樂和精巧的布景恰當地表現出來,以致這些影片本身都是一部完美的藝術品。從接受美學的角度看,相同的題材、故事,經過樣板戲的再度包裝,的確出現了新的價值增長點,即“京劇革命”所引發的審美變化。

平心而論“樣板戲”,由於特定的曆史條件,使它的排演集中了當時最好的技術條件(最好的演員、最好的編曲、最好的舞蹈和美工等等),因而今天從表演的角度指責“樣板戲”的並不多見,主要是從思想意識、藝術品味的層麵否定“樣板戲”的比較多。就目前來看,諸多論者擺脫了政治情結的幹擾,從戲劇藝術的角度評判“樣板戲”, 一種說法是“樣板戲”中缺乏自然的人性,其“高大全”的人物形象是虛幻的、概念化的,缺乏人性的真實性和豐富性;一種說法是“樣板戲”無視京劇藝術特點的“瞎胡鬧”,其所引入的革命鬥爭題材、西方音樂形式、現代舞美技術等等,破壞了京劇藝術的“韻味”。對“樣板戲”的評論,諸說種種,不一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