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劉邦的無賴與智慧
作為劉漢政權的開創者劉邦,既是一個出身貧寒、行經怪誕的無賴,又是一個頗具政治遠見和個人智慧的漢文化先河的開創者。他是中國曆史上第一位草根出身卻登上九五至尊的皇帝,因此,有人曾給他總結了十二個第一。光憑這一點,他就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封建開國君主。難怪連傲視千古、睥睨群雄的毛澤東都這樣稱讚他:劉邦是封建帝王中最厲害的一個。西方著名曆史學家、二十世紀的史學大師湯恩比評論:人類曆史上最有遠見、對後世影響最大的兩位政治人物,一位是開創羅馬帝國的凱撒大帝,另一位便是創建大漢文明的漢高祖劉邦。凱撒大帝開創的羅馬帝國旋即而亡,而劉邦卻開創了長達400多年的大漢文明。
毛澤東之所以如此稱道劉邦,是因為劉邦是中國封建曆史上第一個出身寒微的開國君主。據司馬遷的《史記·高祖本紀》記載,劉邦出生於沛縣的一個叫劉家寨的村子裏,他的父親人稱太公,劉太公有子三人,劉邦最小,人們叫他劉季。劉邦孩童時代頑劣異常,尤其不喜讀書,經常逃學,被老師訓斥。但由於受戰國遊俠之風的影響,青少年時期的劉邦豪爽大度,俠肝義膽,廣交朋友,善待他人。隻是極不喜歡農耕生計,經常和村上的一夥潑皮無賴混在一起,整天遊手好閑,吃喝嫖賭,常常遭到父親的訓斥,說他不懂得經營農業生產,不如他的哥哥劉仲會操持家務,將來一定是個敗家子。公元前202年,劉邦領導的革命在全國取得了勝利。有一天,他在剛落成的未央宮大宴群臣,宴飲之間,他給父親敬酒祝壽,不失時機的調侃道:“始大人常以臣無賴,不能治產業,不如仲力。今某之業,孰與仲多”這話的大意是:當初,父親大人常常訓斥我,說我是個潑皮無賴,不懂得置辦產業,遠不及我的哥哥劉仲,現在您看看我和劉仲到底誰的產業大?殿上的群臣聽後都哈哈大笑。盡管史書上沒有詳細描述劉太公此時的聲色變化和窘迫狀態,但我們可以推猜到,經兒子當著眾大臣如此奚落,劉太公一定羞愧萬分,尷尬異常。當年的劉太公看到兒子不務正業,優遊荒嬉,實在是忍無可忍,出於為人之父的責任,才去數落兒子,這些都在情理之中。想不到當年的劉太公的一番訓斥之語,卻像刻錄機一樣刻在了兒子的大腦硬盤上,以致若幹年後成就了帝王大業的兒子在金鑾大殿上當著眾大臣開老父的涮,給老父難堪。由此可知,既便是登上大寶貴為天子的劉邦,仍然改不了年輕時潑皮無賴的稟性。
談及劉邦的無賴,還要從他娶妻呂雉說起。《史記》中有這樣一段記載:呂後的父親呂公因和家鄉人結了仇,流落到小沛定居。沛縣縣令是他的好友,他剛到沛縣時,很多人聽說呂公和縣令的關係非同尋常,用現代的一個流行詞語就是鐵哥兒們。於是,許多人便上門拜訪,無非是拉拉關係,套套近乎,通過呂公走走縣令的門路。有一天,恰逢呂公壽誕,家裏高朋滿座,賓客盈門。劉邦聽說了也去湊熱鬧。當時主持接待工作的是沛縣擔任主簿的蕭何,蕭何見來客眾多,便宣布了一條規定:凡是賀禮一千錢以上者堂上就坐,不到一千錢的人,一律到堂下就坐。劉邦這次來訪,其實不帶一文錢,但他卻對負責登記財禮的人講:“我出賀錢一萬!”然後徑直去了堂上。登記財禮的人知道劉邦平素無賴,也不敢去阻攔。呂公出來接待客人,見劉邦器宇軒昂,氣度不凡,日後必將大貴,對他肅然起敬,熱情地將他邀請到上席就坐。並陪在劉邦身邊不住地勸酒勸菜。盡管劉邦虛報賀禮,坐了上席,卻毫無愧疚不安之意,酒席間,還意氣自若,取笑其他客人。酒宴散後,呂公又將劉邦挽留多時,主動提出將自己的女兒呂雉許配給他。同樣,據史書記載,當呂公將女兒許配給劉邦的事曾令老伴十分不滿,並不住地埋怨呂公說,你常說咱們女兒生就一個富貴像,縣令大人多次來提親,想娶她為妾,你都沒有答應,卻許配給劉季這麼個潑皮無賴,我真不知道是你的哪根神經出了毛病?呂公不屑地看了老伴一眼說,你一個婦道人家知道什麼。不久,便將女兒呂雉嫁給了劉邦。
革命初期的劉邦並不風光,他是屢戰屢敗,屢敗屢戰,被項羽圍追堵截,搞得非常狼狽,隻好流寇作戰。一天,他流落到高陽,由於連吃敗仗,士氣不振,他本人也身心疲憊,精神萎靡,打算在此休整一番,然後重整旗鼓,再去拚殺。他在一家旅館住了下來,有一個叫酈食其的高陽酒徒聽說後去投奔劉邦,他來到劉邦下榻的旅館門前,門衛是一個下級文職軍官,他和酈食其是當年的同窗好友,勸酈食其道:“劉邦其人不過是沛縣的一個酒徒無賴,成不了什麼氣候,而且他最討厭讀書人,常常想著法子辱沒斯文,更為可惡的是他有時拿著讀書人的帽子當尿壺。你來投奔這樣的人,一定是腦子出了問題。” 酈食其笑道:“劉邦固然貪酒好色,但他胸懷韜略,誌存高遠,我看這人日後一定發達,如果不為這樣的人打工,一旦錯過良機,將來必然追悔莫及,不用羅嗦,拿了我的名片快去通報。”朋友通報後劉邦答應召見酈食其。當酈食其挺胸昂首的走進劉邦的董事長臨時辦公室,發現劉邦躺在床上足浴,兩位漂亮的小姐正為他按摩雙腳,陶醉在溫柔鄉裏的劉邦那裏還有心思搭理一個書生。酈食其看到這情景,氣不打一處來,這那裏是漢王接待賓客的會客室,分明是足浴室、洗頭房一類的下三爛地方,怎麼能在這樣的場合接待我呢,於是破口大罵:“好小子,我原以為你斬木為兵,揭杆起事,伐無道,除暴秦,拯救生民於水火,是一個有誌於成就一番大業的人,哪裏料到卻是一個躺在溫柔鄉裏安享富貴的平庸之輩。”本來,劉邦看到酈食其進門時那副傲慢神態,打心眼裏就不高興,又聽他這樣說話就來氣了,他的痞子毛病又犯了,厲聲罵道:“呔!小子怎麼說話哩,你這個書呆字讀書讀昏了頭,讀綠了眼,老子不是為了除暴安良、救民於水火,難道是吃飽了撐的。” 酈食其也是那種遇強不弱的人,他接著劉邦的話說道:“好個劉季,既然你胸懷除暴安良、濟世救民的大誌,就應該懂得禮賢下士,為何今日見了我老人家卻這般不陰不陽、不理不睬,這算哪門子事?”劉邦一聽來人說話語氣不卑不亢,知道他非尋常等閑之輩,忙叫兩位小姐退下,穿好衣服,殷勤地給他讓座,然後以禮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