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自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中國的社會麵貌便煥然一新。從此,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走上了探索實現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曆程。在即將喜迎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到來之際,我們深刻總結中國共產黨探索實現中國現代化的偉大曆程和基本經驗,將對於科學指導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有著重大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一、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人民實現現代化的必然選擇
鴉片戰爭後,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此後,中華民族陷入災難的深淵。西方列強的“堅船厲炮”使得中國的有識之士痛感中國的落後,轉而向西方學習,開始了探索和尋求中華民族實現現代化的道路。19世紀40年代,以林則徐、魏源為代表的地主階級改革派率先提出“師夷長技以製夷”的主張,要求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努力改變中國的落後麵貌,富國強兵,抵禦外敵侵略,開始觸及到中國工業化的問題。19世紀60年代中期,“求強”“求富”的洋務運動使中國人民邁出了走向早期現代化的第一步,試圖建立早期的中國工業化。但終以北洋水師在甲午中日戰爭中的慘敗而宣告破產。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製統治。但終因袁世凱的謀權篡位,複辟帝製,使得想通過革命的辦法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政體的辦法也失敗了。中國終未能步入現代化國家。中國近代史表明,期望通過簡單地學習西方先進資本主義國家的技術和政治製度來改變落後的中國是行不通的。
俄國革命的一聲炮響,給辛亥革命後處於迷茫中的中國人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呈現給中國人民的是一條嶄新的、完全不同於西方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在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的過程中,一批早期的馬克思主義者成長起來了,他們將馬克思主義理論灌輸到工人思想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從此,馬克思列寧主義便深深地紮根在中國大地上,成為中國社會革命和現代化建設的指南。在外無民族獨立,內受封建專製壓迫的近代中國,掃清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是當時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最大曆史前提。戊戌維新、辛亥革命沒有解決這一問題,所以失敗了。中國共產黨從誕生之日起,即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領導中國人民以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統治,建立社會主義,從而解決了這一重大的曆史前提問題。曆史事實證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人民實現現代化的必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