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回到長安劉岩在陳宮徐庶黃澤等人的操持下,在一起鄭重的舉行了登基大典,這才是真正成為了皇帝,後漢國不存在了,而是一個暫新的大漢國,而在劉岩回到長安的時候,張聰從西域諸國傳來消息,張聰單憑兩萬大軍,在短短時間之內攻占了後車國等十一國,這是個好消息,但是不好的消息是,因為張聰的征戰,卻已經引起了西域諸國的恐慌,隨即西域三十六國,出去被占領的十一國,二十五國卻已經聯合起來,組建了一支六萬人的部隊,準備迎戰張聰,同時對大漢國宣戰。
這消息讓劉岩有些哭笑不得,劉岩絲毫不在意西域諸國的聯合,不過這個張聰對於開疆擴土卻已經有些病態的執著,如今軍政分開,張聰作為平西大將軍,已經和張遼等人站在一個位置,在劉岩沒有明確指示的時候,卻一直在征戰,不過劉岩倒是並不會責怪張聰,而這一次劉岩相反決定支援一下張聰,隨即派出一萬五千不對,向張聰送去了糧草輜重,其中石炮一百門,弩匣二百門,強弩無數,箭矢無數,命張聰一路向西征討,要打開去歐洲的大門。
皇帝不差餓兵,劉岩命張聰為征西大將軍,統領西域諸事,一切都有張聰自己掌握,不過此時戰爭卻已經停下,戰爭也需要等到明年了,而這一批輜重糧草卻會在年前趕到,為張聰西征做好準備。
此時的匈奴已經被張聰趕到了丁零之西,徹底的脫離了大草原,六十多萬匈奴人隻有十幾萬遁走,餘者被圈在城中,匈奴並入大漢國,成為大漢國的一部分,另外遷過去一部分漢民,並且帶去了各種農業器械,將在哪裏紮根下來,開飯那一片土地,讓匈奴和鮮卑都成為半農半牧的民族,從根本上消除可能的侵略,慢慢的改變習慣,隻要不在流牧,匈奴也好,鮮卑也罷,將慢慢的失去野性,不會輕易地在幹南侵,會老老實實的成為普通的百姓,隻要有糧食吃,生活維持的下去,誰願意去打仗,何況隨著醫官和學官的遣派,鮮卑已經歸心,將自己視做大漢國人,至於匈奴也是早晚的事情,羌族人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真正有心的是那些部落首領,可惜如今部落首領已經喪失了權利,稍有異動就會被誅殺,誰也不敢亂來的。
從武都郡過去往西的那些生羌,因為渴望美好的生活,有一部分開始東遷,至於其餘的也都安分下來了,劉岩指派醫官和學官去羌族之中做事,並且遣派了一部分農業人才去指導羌族,可惜派去的人太少,在嚐到甜頭之後,不少羌族首領便聚在一起,上書請劉岩在遣派更多的人手,可惜劉岩已經不再派人了,丟下一顆甜棗還沒有見到好處,劉岩怎麼可能在派人,這些醫官學官和農官,對羌族社會的發展氣到了積極地作用,但是確實更多的開始籠絡民心,讓羌族百姓更加向往大漢國的生活,劉岩所要的就是等著這些百姓遷徙而來,這樣兵不血刃的拿下羌族個部落,對付少數民族,特別是一些還不曾交惡的民族,劉岩還是以同化為主,慢慢的消磨他們,等同化的差不多的時候,百姓們都會自動的過來,至於那些部落首領能用就用,不能用的除掉。
而與此同時這種方法也在對益州南部的一些少數民族推廣,特別是醫官的遣派,的的確確的救了很多人,這讓那些少數民族很是興奮,而且各種各樣的器械的禦用,生活上的確是提高了很多,況且大部分的部落並不希望戰爭,有很多部落宣布徹底並入大漢國的體係,當然也有少部分的不肯,如孟獲等人,但是對大漢國的顧忌讓孟獲並不敢輕動,而且看著那些投降的部落的生活變好,這讓孟獲心中更是煩惱,幾次搶掠之後,新軍終於派出人馬進駐這些蠻荒部落,在哪裏開始建城,同時組織部落進行防禦。
總之雖然不打仗了,劉岩卻沒有停止他的侵略,不斷地用些懷柔的手段在慢慢的侵略,用漢族文化來影響這些少數民族,無論如何對這些人很有作用,在看著別人吃飽喝足,但是自己卻餓著肚皮的時候,很多人除了嫉恨,更多的則是羨慕,強行劫掠在新軍來了之後,指導個山寨部落結陣自保,開始修建防護營寨,而且是相互聯係,由新軍居中策應,開始組建聯盟對付孟獲的那些部落,一切都在劉岩的意誌下按照劉岩的計劃在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