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 登基稱帝(2 / 2)

根據舊製,天子之冕前後分別垂著十二道旒,每道旒上有赤黃青白黑共十二顆玉珠,當然冕服也是必須的,其服式主要由冠、衣、裳、蔽膝、大帶、舄等要件所組成。冕服的主體是玄衣、纁裳、冕冠,衣裳上麵繪繡有章紋、冕冠上則有旒。

而天子所穿的為十二章紋冕服,戴十二旒冕冠,冕服上的章紋數與冕冠上的旒數是相應的。下身前有蔽膝,天子的蔽膝為朱色,諸侯為黃朱色。鞋是雙底的,以皮革和木做底,鞋底較高,稱為「舄」。十二章紋中,上衣六章:日、月、星辰、山、龍、華蟲用繪。下裳六章: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用繡。

隻有皇帝才可以用十二章的,因為所有章紋均有取義,包含著天地奧義:日、月、星辰,取其照臨;山,取其穩重;龍,取其應變;華蟲,取其華麗;宗彝,一種祭祀禮器,後來在其中畫上一虎、一長尾猴,虎取忠勇,猴取慎終追遠;藻,取其潔淨;火,取其光明;粉米,取其滋養;黼,取其決斷;黻,取其明辨。

而劉岩之所以要等上兩天,卻也是另有原因,雖然準備登基所用的東西是一方麵,但是最主要的是登基就算是在匆忙,但是還要選擇一個黃道吉日,就算是劉岩不在乎,但是其他人卻不能不在乎,劉岩怎麼也要為其他讓人想一想,隻是就算是這樣,劉岩的所作所為也引起了無數大臣的不滿,畢竟登基為天子,身邊竟然隻有幾個縣令主薄在忙活,也就是幾個武將能夠撐場麵,甚至做大的也不過河南尹的太守,還是匆匆趕來的,可以說這差點演變成一場鬧劇。

但是沒有人敢以為這是一場鬧劇,劉岩在準備登基的時候便已經發繳文告於天下,言稱天子劉協能力有限,外不足以抵禦外族侵略,內不足以蕩平天下,還天下百姓一個朗朗乾坤,讓百姓承受了無數苦難,所以劉岩登基為天子,一來震懾外族,保便將百姓平安,二來平定內亂,還大漢一個升平祥和的天下。

十一月初六,劉岩正式登基為帝,史稱開元聖君通天大帝,國號為漢,徹底算是取代了劉協,改成漢昭宗,隻是後世人為了區分東漢西漢,將劉岩的帝國成為後漢,而這一年便是通天元年。

劉岩登基為帝的消息傳遍天下,可以說四方震動,曹操孫權沒有說一句話,不管劉岩怎麼辦,他們可不會說什麼,知道這是早晚的事情,除了他們就隻剩下漢獻帝劉協,劉協自然是怒不可赦,但是除了發文譴責劉岩,卻沒有一點辦法對劉岩有什麼製約,不用他調動部隊,劉岩的大軍已經攻進了豫州,真是讓劉協情何以堪。

但是最古怪的反而是如今大漢國的群臣,甚至比曹操孫權天子知道的還要晚,一夜之後,到了第二天早朝,忽然有近衛來報,大王已經登基為帝,從此後漢國改為大漢,劉岩為漢昭宗,而年號改為通天元年,甚至讓他們一點準備也沒有,如果不是劉岩的印璽,節上市劉岩的親手所書,就連陳宮徐庶黃澤等人也感到很荒謬,甚至不知道怎麼回事,一夜之後一切都變了,朝堂上文武百官都傻了眼,這算是哪一門子事,天子登基群臣竟然還不知道,真有種哭笑不得的事情。

隻是陳宮徐庶黃澤等人不能有怨言,聯合董秉言伏文才孔融等人,迅速的開始準備立國的事情,同事前三所有的朝臣,休朝一天,領長安所有的製衣匠,還有兩座製衣坊,全力開工,趕製新的朝服,同時對皇宮開始修繕,當然都是簡單的修繕,同時發文告知全國,領天下百姓同賀,另外行文鮮卑匈奴西域諸國,甚至包括丁零扶餘高句麗,也包括大月氏的貴霜帝國,大食帝國,甚至遠在南疆的一些土著小國,也都通知到了,果然在這之後,各個國度紛紛來賀,大家都看好劉岩,已經認定劉協是必敗無疑,幾乎沒有懸念。

而知道劉岩登基的消息之後,在新材的臨時行宮之內,劉協於伏皇後默默無語的相對,大漢終於要走到最後了嗎,甚至劉協自己都不看好這一場戰爭,以至於對於調兵遣將都失去了力氣,隻是將所有能抽調的兵力,全部調集在新蔡附近,準備和劉岩在新蔡決一死戰,當然急速找徐晃徐榮趕回來,劉協已經不再像保住豫州,也知道保住的希望不大,這是打算孤注一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