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黃權 李恢(1 / 2)

褒斜道南口曰褒穀,在褒城北十裏,北口曰斜穀,在郿縣西南三十裏,穀道全長四百七十裏。戰國時,司馬錯攻蜀,即由此道進兵。褒斜道主要是沿褒水和斜水河穀而行。河穀深險,懸崖壁立,通行不易,故曆代多治棧道於褒斜道,秦治棧道於褒斜,以通漢中、巴蜀,劉邦就封南鄭時曾燒毀,後又予以修複,所謂‘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便是從此而來,卻是一道險地,可惜在張魯手劉璋指使襲擊朝廷派來說的官員的時候,被燒毀了一段,至今也不曾修通,要走這條路還需要修通才行。

再說從司隸入蜀便隻有三條路,所謂入蜀難難於上青天,便能說明入蜀的難度,前麵說了一條褒斜道,第二條便是儻駱道,南口曰儻穀,在洋縣北三十裏,北口曰駱穀,在周至縣西南一百二十裏,穀道全長四百二十裏。其中越秦嶺主峰一段,盤山路曲折回旋八十餘裏,共八十四盤,行軍不易,易受阻塞,這條路因為實在難行,又被張魯派人毀壞過,所以基本等於荒廢了。

第三條路便是子午道,南口曰午穀,在洋縣東一百六十裏,北口曰子穀,在長安南百裏處,穀道全長六百六十裏,是王莽時修通子午道,東漢時廢子午道而通褒斜道,在劉璋主政巴蜀的時候,有開通了子午道,畢竟這是三條道路之內最容易走的一條路,也是關羽舍棄褒斜道而走子午道的原因。

卻說二長老領軍進褒斜道的時候,正是黃權率軍走子午道增援關羽的時候,而此時墨盈卻率領三千大軍出了故道,直奔槐裏而來,這一路上打著墨貴人的旗號,所過之處無不迎逢,畢竟都知道這個墨貴人的存在。

且說這二長老魏知,雖然隻有兩千子弟,但是走褒斜道卻是並不困難,這些墨家弟子吃慣了苦頭,自然不會有什麼抱怨,而且其中不少人精於修造,雖然褒斜道難行,且有許多地方年久失修,但是卻被墨家弟子一一修好,進軍並不慢,隻是走這穀道最快也需要六七天,還是虧了墨家弟子精於修繕。

而此時黃權於關羽合兵一處,除了留守三千人之外,隨即關羽開始兵進槐裏茂陵平陵三縣,好在陳宮徐庶知道三縣之重要,實為長安的門戶,也不敢大意,便從長安抽調兵馬一千,屯兵槐裏,又在茂陵屯兵一千,加上一千的機動部隊,暫時讓三縣有了抵擋之力,但是麵對一萬多大軍,真的能扛得住嗎?

初八晚上,關羽大軍抵達槐裏城下,隨即便命人攻城,雙方廝殺慘烈,但是一個時辰之後,關羽便已經令人殺上了槐裏城頭,隨即攻占了槐裏,守將張懷被殺,另一千馬軍從後奔襲蜀軍,一場大戰,千餘兵卒全部陣亡,蜀軍死傷四千有餘,槐裏城失守,直接危及長安,一時間長安城內人心惶惶。

隻是在此時,在槐裏的縣衙大堂上,關羽黃權李恢等人卻是在爭論不休,最激烈的還是黃權:“關將軍,你既然為主將,那麼就要為手下將士著想,如關將軍這般隻是強攻,將士們死傷太厲害,這樣下去不能持久,關將軍應該知道,劉公已經派不出太多兵馬,這樣損失下去會讓蜀中無兵可用——”

“哼,公衡是偏將軍,那就應該知兵,帶兵打仗哪有不死人的,每臨戰事,關某那次不是衝鋒在前,能領手下將士奮勇殺敵,不然的話死傷更重,廢話少說,先拿下槐裏,再拿下茂陵平陵,圍困長安,這是大哥既定的戰略,你那一套不要和我說。”關羽很不以為然,隻是嘿了一聲,根本不理睬黃權。

隻是關羽卻錯估了黃權的決心,不管關羽如何,黃權卻是歎了口氣:“如果照將軍這樣,攻下槐裏損失四千,再攻下茂陵在死傷幾千,等拿下平陵,敢問關將軍可還有餘力麵對其他的州縣,萬一新軍有援軍而來,關將軍如何抵擋?”

“關將軍,公衡也是一番好意,打仗用兵也不一定要硬拚,以我之見,不如暫時不打茂陵,不過卻可以用計陷了茂陵,甚至可以下長按,關將軍以為如何?”李恢麵露微笑,看上去像是在勸解關羽,卻典型的是在和稀泥。

不過李恢卻是引起了關羽的興趣,望著李恢哈哈一笑:“德昂知我意,快來說說,究竟怎麼個辦法?”

“關將軍休急,此事還多有賴公衡兄呢,不知公衡兄可願意幫忙?”李恢望向黃權,眼中多了一絲狡詐,領黃權不由得心中一震,估計這沒什麼好事,隻是一時間又不能不答應,卻是哼了一聲:“你且說罷,隻要能幫得上忙,我倒是不吝嗇於出一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