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江東(2 / 2)

孫策、孫權二人對劉岩、曹操、袁紹三大集團的態度不同,當時各個集團合縱連橫不斷變化,因時而定,也就不會固定長久。孫策剛占據江東,劉岩、曹操、袁紹正要決戰,這時,東吳隻能有一個決定,可孫策與孫權的看法完全相反,孫策是想同劉岩、袁紹聯盟,襲取許都。甚至要帶傷出兵,決心很大,結果是遭到張昭和眾將的反對。理由是“玉體違和,未可輕動”。孫權的態度魯肅建議,“競長江所極而拒守之”、“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由此可見,孫策與孫權在這個戰略問題上,常常發生爭論,而這種矛盾和爭論往往與兩個集團的利益直接相關,很可能成為孫權謀殺孫策的導火線。

有人便傳說是孫策安排貢之子在江邊刺殺孫策的,不然許平如何能夠清楚的把握孫策的行蹤,畢竟孫策狩獵根本就是隨機而動,能知道的人並不多,而許平也不可能一刻不差的跟著孫策,這其中還真有些道理,不過隻是傳說,誰也說不清楚,甚至還有傳說孫權是看上了其嫂大喬,不過不怎麼靠譜而已,真真假假別人誰也說不清。

但是孫策死後,自然是孫權即位,孫權上來之後,任用魯肅諸葛瑾等人來平衡孫策在位時,周瑜一家獨大的弊端,畢竟周瑜和死去的孫策關係太好,而且兩人又是連襟,這讓孫權不得不防,其實也難怪孫權地方周瑜,關鍵是周瑜在江東的聲望比孫權還高。

再說孫權上位之後,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上表天子,然後連接曹操劉備,隻是將目光望在了劉表身上,但是卻一改孫策於劉岩結盟的態勢,對天下發出繳文,稱劉岩為實為害國賊,劉岩一日不除,大漢一日不能安寧,遂決定聯合曹操劉備和天子四家一抗劉岩,用孫權的話來說:“天下如今最有威脅的就是劉岩,如果再讓劉岩做大,那麼就會讓後漢國變成一個龐然大物,到時候誰也不能抵禦。”

而且孫權不但是明麵上這樣說,而且積極地準備調集大軍,準備對劉岩宣戰,而目標就放在了南陽郡上,當然更大的目的就是占據荊州,如今江東據揚州交州,擁兩州之地而坐望天下,但是不能占據荊州的話,勢必又隻能偏居一偶。

在孫權於天子劉協的積極攢等下,劉協劉備孫權曹操便形成了統一的反劉岩聯盟,各方約定,將在開春之後對後漢國發動四路圍殺,絕不能讓劉岩再行壯大,不然的話眾人早晚要被剿滅,對於袁紹的滅亡,絕大部分都記在了劉岩身上,盡管曹操也分得了很大的利益,但是曹操還能相抗,但是如今劉岩的勢力已經不是任何一家可以相抗得了。

當然東吳的內部也有不同的聲音,最少作為孫權的左膀右臂的魯肅就持有不同意見,對於孫權如此高調的於劉岩交惡,魯肅很不以為然,曾經多次規勸孫權,畢竟東吳於劉岩的後漢國國土不相接,沒有必要和劉岩鬧得太僵,所以反倒是不如任由劉岩和曹操劉備天子爭雄,而東吳隻將目光落在荊州上。

隻是孫權卻不認同,便曾經這樣說:“正因為國土不相接,劉岩東遊曹操天子,南有劉備劉表,一時片刻不會對咱們江東用兵,咱們才需要未雨綢繆,天子被打的如此之慘,曹操一時片刻不敢輕動,如果咱們不站出來,這幾家諸侯如何能和劉岩拚下去,而且咱們也不能隻打雷不下雨,隻有咱們出兵於劉岩交戰,那麼才能讓曹操天子劉備於劉岩廝殺,等打起來的時候,咱們才有機會亂中取利。”、

孫權派出一萬大軍屯於酉陽,一旦破了西陵,兩路大軍便會同時進攻南郡,當然這之前會做出姿態,於在安陸的閻行大戰一場,絕殺閻行這一軍,以此對天下表明心跡,而且孫權還可以將這消息傳的天下盡知,如何能不讓劉岩知道,這也等於強行將曹操劉備劉協困在了這個戰車上,讓本來想要安頓一兩年的曹操卻不得不改變主意,何況年前剛剛一戰,曹操與劉岩好像已經不能緩和了。

時間一點一點過去,眼看著就要是春暖花開的時節,江南之地已經是水美鱖魚肥的時候,而江北也已經冰雪融化萬物開始複蘇,春天來了,但是隨著而來的便將是天下大亂,這一年將注定不能平淡,注定是戰火紛飛的一年,而最早發生的卻是出乎劉岩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