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此時劉岩到了翼關這雄城之下,早已經接到從函穀關傳來的消息的孫海,卻是從昨天就開始在城門口迎接著,而且並州新軍聽說大王要來,一時間也都興奮起來,一個個伸長了脖子等待著,甚至昨晚上有大半將士都沒有睡覺,困了就迷糊一會,就是怕劉岩不知道什麼時候就到了,沒有人能知道劉岩在這些並州籍將士,對於劉岩的那種崇拜,都已經深深地刻到骨子裏了,並州籍的將士,才是劉岩真正的班底。
說起這些來,就不得不說劉岩在並州的威望,特別是在三郡之地,到如今無數百姓家中還供著劉岩的長生牌位,劉岩的親民愛民,和百姓的親近是沒有人可以取代的,老百姓要的很簡單,隻要你真心為餓了他們,吃些苦算不得什麼,如今的並州可以說是天下生活最好的地方,本來百姓其實已經可以過上舒舒服服的日子的,因為如今百姓家家有餘糧,但是為了支持抵抗外敵,從三郡之地首先又開始實行配給製,原因就是因為百姓自發的將打扮的糧食都捐了出去,寧可吃個半飽,甚至餓一餓肚皮,也要支持劉岩,在並州大多數的百姓看來,一旦沒有了劉岩,就沒有了並州,沒有了劉岩,就沒有了並州如今的好生活,很多事情不是官服要求的,反而是從民間,從百姓那裏首先發起的。
在並州,可以吧劉岩當做一尊神,隻要一說起劉岩,所有的百姓都洋溢著一種憧憬,那種崇敬是法子骨子裏的,並州常年飽受戰亂,也造就了並州的子弟精於廝殺,這裏的人也行很大,但是無數受折磨的日子也造就了這裏的人對生活的向往,而劉岩的出現,才讓並州的百姓從祖祖輩輩的悲慘生活之中解放出來,所以,這些並州子弟對於劉岩的那種感覺,卻是不可能讓其他人理解的。
而當初孫海到了翼關,隻是聯係了當時的不足三百並州子弟,這些人就幹去和數千大軍拚命,明知道是死也沒有人懼怕,因為劉岩一旦沒有了,並州也就完了,正是因為這些並州子弟的這種精神,才會感染那些西涼兵,最後在那場殺戮之中,並州軍始終衝在最前麵,以至於到了翼關收回來的時候,並州軍的那三百人,幸存下來的都不足二十人,並州軍便是劉岩當之無愧的急先鋒。
再說董白劉穎所領的也多半是並州軍,也就是並州子弟自行組建的民軍,這些並州軍為了支持劉岩,為了給劉岩報仇,自發自願的組建民軍,甚至糧食都是自卑的,短短時間就有萬軍而成,當知道要為劉岩報仇的時候,並州的百姓爭先恐後的出糧出錢,將自己的兒子丈夫送到軍中,雖然沒有經過太多的軍事訓練,但是這些人大都是屯田出來的民軍,自然也有一定的軍事力量,而且因為是要為劉岩報仇,所以在上戰場拚殺的時候,一個個都是無比的精神,不管前麵是多麼強大的敵人,這些並州軍都會衝上去,也正是因為如此,董白劉穎才能短時間之內占據一片地盤,甚至趕去想攻擊雒陽。
此時,見劉岩到了翼關,這些並州軍聽到消息,站在城頭上望著已經趕到的劉岩,也不知道是誰喊了一聲,一時間三千人都跟著高呼:“大王,大王——”
呐喊聲響徹了翼關周圍方圓,其實將劉岩也嚇了一跳,望著從翼關紛湧出來的將士,劉岩一時間都不知道說什麼,三千人衝出來自行列好戰陣,從孫海開始,一起跪倒在劉岩麵前,高呼著大王的口號,莫說劉岩激動了,就是身後的近衛營也跟著激動了,深吸了口氣,劉岩在這種熱情下也是心情激蕩,一時間沒忍住不由得高呼了一聲:“犯我大漢天威者雖遠必誅——”
隨著劉岩喊出來,這一句口號登時響徹天地,劉岩初到,新軍便已經士氣如虹,此時的並州軍根本不會考慮對錯,更不會考慮他們有多大能力,跟著劉岩感和天下英雄叫板,那是一種狂熱,驚天的狂熱,而隨著一句口號,新軍變得更加瘋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