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章 陳元龍薦諸葛亮(2 / 2)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劉岩在並州巡查各地,處理內政暫且不表,此時因為青兗二州災情如火,曹操也隻能停下對呂布的追殺,也是因此讓呂布有了喘息的機會,但是如今呂布真正控製的就隻剩下下邳,而本來屈居於下邳的劉備,卻因為廣陵太守陳登的投效,而暫時占據了廣陵。

陳登字元龍。徐州人也。機敏高爽,博覽載籍,雅有文藝。少有扶世濟民之誌,年二十五,舉孝廉,除東陽長,養耆育孤,視民如傷遷典農校尉。興修農業,廣積稻穀。曹操以登為廣陵太守,登陰合眾以平呂布。拜伏波將軍。登在廣陵,廣施仁德,明審賞罰,民畏愛之。孫策遣軍攻登於匡琦城。登鮮克周章眾,斬虜萬數。敵舉興眾返向。登以兵不敵,又劃某謀克敵,斬首萬級,後遷東城太守。

其實陳登這廣陵太守卻還是曹操所封賞的,呂布趕走劉備,襲奪徐州,自稱徐州牧。陳登在名義上改屬呂布,但對呂布為人深惡痛絕,思有以報之。陳登及其父陳圭設法解除了呂布與淮南袁術之間的聯姻,削弱了呂布的力量。隨後,陳登出使,向曹操麵陳破呂布之計,深得曹操嘉許,被任命為廣陵太守。

劉備很推崇陳登,常說:“象元龍這樣文武足備、膽誌超群的俊傑,隻能在古代尋求。當今芸芸眾生,恐怕很難有人及其項背了。”

正是因為劉備的推崇,陳登自劉備入徐州便一直交好,直到劉備被呂布逼得在沒有退路,陳登便將劉備接去廣陵,對於劉備的大誌,陳登常常表露出敬佩之意,隨即也就投效於劉備,這才讓劉備在徐州還能站得住腳。

這一日,劉備在太守府悶悶不樂,正巧陳登於糜竺一起走了進來,見劉備悶悶不樂,陳登隻是笑道:“主公何事而憂?”

見陳登見問,劉備歎了口氣,隻是搖頭苦笑道:“還能有什麼事情,備自以為有鴻天之誌,奈何顛簸流離至今,卻是一事無成,陶公如此信賴我,將徐州見托,可惜我卻給丟失了,真不知百年之後如何麵對陶公。”

“主公不用多想,此為呂賊所害,若主公真有雄心壯誌,又何必拘於此事,”糜竺輕歎了口氣:“主公,廣陵非是長久之地,四麵環強敵,主公勢力太弱不足以爭雄,倒不如另想辦法,依竺之見,不如暫時去投奔景升公。”

哪知道劉備還沒有說話,一旁陳登卻不以為然:“子仲所言不妥,主公有大鵬之誌,又豈能去寄人籬下,雖然登沒有什麼本事,但是登卻願意舉薦一人,倘若主公能的此人相助,必將能成就一番大業。”

劉備聞言,不由得雙眼一亮:“不知元龍所言是哪一位?”

陳登嗬嗬而笑,隻是沉聲道:“此前遇到水鏡先生,隻聽說有臥龍鳳雛,可惜這鳳雛龐統龐士元卻已經為劉並州請去,為劉並州征戰天下,多有奇謀而出,如今在冀州壓製元好啊,袁紹不肯犯,不過鳳雛雖去,但是臥龍還在,臥龍者,諸葛亮是也,字孔明,如果請來此人相助,主公自然能成就大業。”

這諸葛亮其實劉備也偶有所謂,糜竺也曾聽說過,諸葛亮父親諸葛圭早逝,諸葛亮與其弟諸葛均便由叔父諸葛玄撫養。後來漢廷選任朱皓以代諸葛玄之職,幸好諸葛玄與荊州牧劉表有舊交,便帶諸葛亮同往依附。諸葛玄去世後,諸葛亮和弟弟在南陽隱居晴耕雨讀。亮平日好念梁父吟,常以管仲、樂毅比擬自己,對此糜竺很是不以為然,隻是搖了搖頭:“元龍也未免太高看諸葛孔明了。”

陳登不言,卻隻是哈哈大笑,一臉嘲弄的看著糜竺:“子仲又吃味了,你我即為主公臂膀,自然要放開胸懷,為主公大誌去著想,登以為這諸葛孔明值得主公親自去請,若非孔明有真本事,水鏡先生如何會推崇,難道水鏡先生還會看錯了人不成。”

劉備點了點頭,水鏡先生自然知道,凡是水鏡先生稱讚的,那都是一方俊彥,心中一動,便是深吸了口氣:“既然如此,我當冒風險去南陽隆中一趟,去親請孔明出山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