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公孫瓚要追殺魏延和劉和的時候,卻忽然接到緊急軍情,原來趁著公孫瓚北歸之際,趁著公孫瓚糧草不續的時候,公孫瓚也不知道如何買通了公孫瓚手下的一員大將鄭璐,於前日大破武邑和觀津,隨即兵法下博,袁紹又命逢紀出兵三千東奔弓高,企圖截斷公孫越的退路,而就在此時審配也全麵發動了進攻,對東武城發動了強攻,士氣大亂的公孫軍,堅守了一天多,就將東武城失手,隨即慌亂的公孫越率軍逃進了渤海郡,到時搶在了逢紀的前麵,隻是死死地守住了弓高,至此清河落入袁紹手中,而文醜有攻克了下博,隨即兵發河間國,一路取樂成中水,一路取饒陽武遂安平,袁紹大軍勢如破竹,共計發兵五萬,有三路取弓高,士氣低落,卻又短缺糧草的公孫越,在沒有援軍的情況下,終於棄了弓高,一路奔南皮,一南皮和成平為根基防守,幸好南皮糧草還算是豐碩,就此緩解了公孫越七千大軍的糧草問題。
當接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公孫瓚一時間憋不住,一口血噴出,直接從馬上栽了下來,真是屋漏偏遭連夜雨,幽州還不曾平定,冀州有出了大亂,如此一來等於和青州的田楷又失去了聯係,公孫瓚究竟應該顧得了那端呢。
公孫瓚當地不愧是一方之雄,在病榻上便有了決斷,揮軍放棄追逐魏延和劉和,反而令白馬義從直取上穀郡,而此時剩下來的那七千大軍也趕了過來,隨即兵發上穀郡,而公孫瓚手下一員大將張朝也從漁陽郡出兵攻上穀郡。
接連三日,公孫瓚破涿鹿,隨即於張朝的五千軍彙合,又隨即陷落下落,取了潘縣,逼得閻柔一路放棄,直接退守戴軍的當城和桑幹,幸虧劉和軍攻良鄉的答卷,在鮮於輔的率領下也退了回來,這是劉和帳下最完整的一隻隊伍。
又一日,魏延奔赴當城,於當城指揮三千人守城,於公孫瓚硬撼了一場,對公孫瓚造成了很大的傷害,一時間才算是穩住了代郡的士氣,終於止住了公孫瓚的腳步,又打了一場,卻依舊不曾攻破當城,而公孫軍卻是也損失慘重,隻能暫時停歇下來,而另一路張朝攻代縣,在新軍副將的協助下,劉和擋住了張朝的進攻,戰事一時間陷入膠著。
可惜公孫瓚也不敢久留於此地,在安排了張朝防務之外,便率軍匆匆的又趕回了冀州,終於算是搶在袁紹之前趕回了樂成,而大將嚴綱也將饒陽中水收的密不透風,終究還是失了武遂和安平南深澤諸縣,一時間被壓縮的厲害,於是從此從中水樂成南皮見禮了一道防線,算是將袁紹擋住。
但是袁紹不甘寂寞,在戰事稍微安定下來,卻是回軍又從信都西攻巨鹿,要殲滅張燕以除後患,免得背腹受敵,此時公孫瓚根本沒有力量反撲,因為公孫瓚嚴重缺糧,若是打下去,士兵不用多久連飯都出不上了,如果不趁著這個機會消除張燕的威脅,以後的日子袁紹還是不好混。
而此時劉岩,一路屯兵從蒲吾道真定九門,再到下曲陽鄔縣,又到漢昌安喜,隨即最後到安國和蠡吾構築起一道防線,當然新軍一隻沒有動靜,袁紹也不會傻到和劉岩此時硬碰,隻是全力回攻張燕,於巨鹿一場大戰,卻是未分勝負,最終兩軍也陷入了僵持,冀州的事務再一次平靜下來。
此時的劉岩在得不到魏延的消息的時候,終於還是率軍一路朝並州殺回,卻依舊吩咐人暗中尋找魏延,自己卻直奔太原郡而去,卻沒有想到這一去竟然見到了一個讓他想不到的人,確實是世事變幻無常,有心種樹樹不活,無心栽柳柳成蔭。
卻說此時魏延幫助劉和守住了當城和代縣,戰事暫時緩和下來,但是劉和還是很無奈,因為魏延這時候卻是要離去,此時的劉和早已經失去了開始的意氣風發,自以為有人就能給父親報仇,奪回父親的基業,但是現實的殘酷卻告訴他,單憑幾個文官根本應付不了危局,打仗果然不是他們文人做的事情。
這一天,魏延執意要走,劉和隻是請魏延到府上一敘算是感謝魏延相助,喝道有了醉意,劉和卻忽然問魏延:“魏將軍,劉和知道了自己不善戰事,願意以全軍相托,一魏將軍為兵馬大元帥,不知將軍意下如何?”
隻是魏延卻不領這個情,不由得哈哈一陣大笑:“劉大人可是在考校我魏延嗎?”
劉和一呆,一時間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麼,一旁閻柔卻忙道:“魏將軍多心了,我主本先主之義,隻想取回幽州,造福百姓而已,隻望將軍看在幽州百萬百姓的份上,能留下來幫助我主,我等文人不足以應付戰事,也唯有將軍這等人物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