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
—愛國主義詩人陸遊
陸遊是中國文學史上屈指可數的大詩人,但誰能相信,這位大詩人一生都不願做詩人,卻向往的隻是一副戰士的戎裝。陸遊出身於一個世代為官的官宦家庭,就在他誕生的那年,由於北宋王朝的腐敗不堪,北方女真貴族屢屢進犯。到了第二(1127)年,金兵攻陷了北宋王朝的都城汴京,於是繈褓中的他便隨著家人開始了飽經喪亂的流離生活,這些苦難經曆給童年陸遊的心靈上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記。陸遊曾在一首詩中寫道“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希望自己有一天能親臨戰場、報國雪恥。但要滿足這一願望,隻有通過進士及第在朝為官,才能實現自己愛國憂民的政治抱負。
此恨綿綿無絕期
在浙江紹興有一家私家園林叫沈園。沈園本來沒有什麼名氣,隻是一個普通的園林。然而,自從它在公元1154年的春天接納了一位中國文化史上的名人陸遊之後,從此名聲大振。也就是在這一年春天的一個平常日子裏,陸遊漫步來到沈園,與趙士程唐琬夫婦邂逅相遇,唐琬遣人給陸遊送來酒菜表示致意。陸遊睹物思人,感傷萬千,揮毫在沈園的牆壁上題寫了《釵頭鳳》 :
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我們先看詞的上篇。前三句寫陸遊與唐琬久別重逢的情景,“紅酥手”是以手代人,寫唐琬之美,語氣中充滿了對唐琬的愛憐。“黃縢酒”是指唐琬送來的官家釀造的名酒,唐琬是借酒傳情,酒濃而情深。“滿城春色宮牆柳”點明相逢的時間地點,紹興原是越國的都城,又是南宋的陪都。唐琬如宮牆之柳,依舊美麗,但已另嫁他人,可望不可及。美酒雖然芬芳,但卻飽含了二人的血淚,宜人的春色更襯托出二人的淒苦。
“東風惡”一句交代了陸母逼迫陸遊休妻一事。“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由於封建家長的冷酷無情,一對恩愛夫妻被無端拆散,真可謂是離愁恨多,歡情苦少。這裏有對悲劇製造者的怨恨,也有對自己軟弱無能的愧悔,也還有對當年閨房樂趣的回憶。“錯、錯、錯”一字比一字沉重。誰之錯?自己,唐琬,母親,還是命運?三個“錯”字表達了詞人徒喚無奈、悲憤壓抑的心情。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此次相逢,春風依舊,但離別的痛苦,相思的煎熬,令唐琬紅顏消瘦。今日相見,已是物是人非事事休,表達了一種麵對命運的無可奈何。“桃花落,閑池閣”。桃花飄落,池閣閑置,給人以人世飄零、鳳去樓空之感傷心境。“山盟雖在,錦書難托”。這次相遇,近在咫尺,當年的海誓山盟尤在耳邊,然而今天即便隻言片語也難以寄托,這是多麼殘酷的現實。因此令詞人不得不發出“莫、莫、莫”的歎息。莫再提?莫相思?莫怨恨?是勸慰對方,還是憐惜自己?表達了詞人非常絕望的悲哀,留給讀者以無盡的回味。
這首詞用血淚寫出了詞人與唐琬之間的深摯而又無助的愛情。由於陸母的冷酷無情,夫妻生死離別,十年後沈園邂逅,二人見麵,黯然銷魂。詞人寫得婉轉哀怨,纏綿悱惻,讀來如泣如訴,如怨如慕,成了愛情詞作中的千古絕唱。
唐琬看後曾和詞一首: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曉風乾,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欄。難,難,難!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裝歡。瞞,瞞,瞞!
唐琬是一位極重情誼的女子,她溫柔婉順,貌美多才,與陸遊的結合可謂是天仙配,但不幸的是最終卻毀於世俗的風雨之中。改嫁後,趙士程也曾給了她感情上的莫大撫慰,但畢竟曾經滄海難為水,與陸遊的那份刻骨銘心的情緣始終留存於她情感世界的最深處。自從看到了陸遊的題詞,她的心頭就再也難以平靜,追憶似水的往昔,歎惜無奈的世事,悒鬱成疾,在秋意蕭瑟的季節化作一片落葉,悄悄隨風逝去。也就在沈園相會不久,唐琬鬱鬱而亡。此事的緣起要從一一四三年陸遊上京赴考說起。
這一年春天,陸遊上京趕考,三場下來原本第一名的陸遊卻榜上無名。關於陸遊這一年科舉落第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這一年秦檜的孫子秦塤也參加科考,秦檜的孫子秦塤本來已經在朝廷上做著一個不大不小的官職,但總覺得不夠踏實。因為他並非科班出身,這個官職是因為他祖父、父親在朝廷為官,皇上恩蔭得來,覺得沒有科舉出身的光彩,想通過進士考試甚至奪魁狀元來漂白一下自己,一則今後為官仕進底氣足、晉升快,二則為先人臉上增色,為秦氏門楣添彩,於是,他決定參加科考。這一年,兩人都參加考試,這令主考官陳子茂大傷腦筋、煞費心思,一邊是陸遊,已經譽滿京都,才名遠揚;一邊是秦塤,宰相秦檜的孫子,秦檜可謂是權傾朝野,位極人臣,連他自己在官場的進退榮辱都掌握在人家手裏,如何取舍,真是讓他犯難。然而,陳子茂的良心到底還未泯滅,他思前想後,最終采取了折中的辦法,將陸遊擢為第一,秦塤排在第二,自以為他這樣安排便是皆大歡喜,豈不知秦檜的胃口大者哩,他那裏能讓自己的孫子屈居人後。對主考官心懷不滿,陰險奸詐的秦檜先將主考官陳子茂擱置在冰庫裏冷藏起來,等到秋後算帳。在殿試中,他令主考官將墨卷中第一名的陸遊抹去,添上了自己的孫子秦塤。在坊間還有一種說法,成績優異的陸遊這次之所以皇榜無名,是因為當時的南宋王朝與金朝在作戰中,以宋高宗、秦檜為代表的主和派反對抗金,主張求和。而陸遊在這次科考當中主題是“力主抗金,恢複中原。”因此,秦檜就以陸遊“喜論恢複”,違背當時的政治策略為由,抹去了陸遊的名字,陸遊的仕進之路暫時遭到擱淺,這樣原本盼望榜上題名、為國效力的陸遊科場失利,鬱鬱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