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金融危機時代我國經濟結構調整
智庫
作者:塗俊昭
摘 要:麵對金融危機,雖然我國積極采取了有效措施加以應對,實現了經濟複蘇,但並未從根本上扭轉不利局麵,一旦再次受到危機衝擊,依舊會造成經濟發展的大幅度波動,因此進行經濟結構調整刻不容緩。對此本文闡述了後金融危機時代我國經濟結構調整的必要性,並就如何調整經濟結構提出了幾點策略。
關鍵詞:後金融危機時代 經濟結構調整 優化
經濟發展規律表明,經濟結構形式是經濟生命力的重要體現,而且會隨著國家的不斷發展和社會進步有所不同,特別是在國際競爭空前激烈的今天,不確定性因素與日俱增,隻有正確分析經濟結構,有效的調整經濟結構,才能更好的適應變幻莫測的經濟市場,為經濟穩健發展提供有力基礎和重要保障。
一、後金融危機時代我國經濟結構調整的必要性
2008年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機為我國經濟發展帶來了巨大的衝擊,導致國內金融機構遭受重大損失,外貿進出口總值大幅度降低,就業形勢日益嚴峻,中國海外資產風險逐步上升等,雖然此次危機帶給我國的是短期、有限的直接影響,但其間接影響是長期且深遠的,已成為國民經濟健康發展的潛在威脅,而這與我國經濟結構不合理有和那關係,如產業結構失衡,需求結構性矛盾顯著,區域經濟結構失衡,城鄉發展存在差距,要素結構失衡等。
顯而易見,調整經濟結構不僅是在根源上解決各類經濟發展問題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國保證經濟增長的必然選擇因此在後金融危機時代下,我國必須進行經濟結構調整,從而為經濟健康發展打下堅實基礎,使我國在國際市場競爭中屹立不倒。
二、後金融危機時代我國經濟結構調整
我國幅員遼闊,區域間的經濟發展水平差異較大,產業特點和具體作用也有所不同,經濟發展模式也與其他國家存在較大差異,因此在調整經濟結構時,應立足我國國情,統籌規劃、合理安排,處理好資源、產業和地區發展的關係,杜絕盲目照搬先進模式和經驗,以免因水土不服影響我國經濟順利發展。
1.完善相關製度和體係,為經濟結構調整提供基礎保障
(1)健全知識產權體係
知識產權製度是技術創新的基礎,是科學技術和生產力發展重要的支持和推動力量,因此為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應完善其研發製度、運行製度、轉讓製度,健全保護知識產權的法律法規,嚴格控製侵權行為,以此提高知識產權的有效申報率,促進科技研發順利開展。
(2)優化市場化機製
市場化對優化資源配置和最大限度的發揮經濟效益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必須盡快對政府政策和行為加以規範,製定利於規範和保護市場秩序的法律製度,加強對市場行為的監督力度,並建立和完善社會信用製度,營造良好的誠信環境,以此提高我國市場化水平,為資源配置的優化和產業結構的有效調整提供保障。
(3)完善稅法體製
合理的稅法能充分發揮自身的調控作用,對合理分配收入和優化產業結構具有促進作用,利於國民經濟平穩發展,因此在調整經濟結構時,應在避免雙重征稅的基礎上結合適當的放寬稅基、降低稅率、減少優惠等方式促進消費,並優化稅收程序和稅製機構,加大稅收監督力度,促進稅收工作有序開展,最終實現結構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