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呶!老夫這裏,有一本《揚子法言》(西漢揚雄的<法言>)!從今日起,你便要每日誦讀,抄寫不怠!一個月後,老夫要你抄得十本,待將來學院講學要用!就這樣了!”冷冷丟下一通訓誡後,老同誌便轉身離去。
隻留下黃小哥,一臉的呆呆傻傻……
娘哎!
一個月抄十本?!
這一本書的字數,估計得有好幾萬吧?
就算您老人家給我一個突擊班,加強排,尖刀連,一個月也未必能抄完啊!
何況還是毛筆字……
哪怕是用電腦打字,你一個月劈裏啪啦敲上三五十萬的字數,也是玄而又玄啊……
好吧,就算是英雄救美一回了!
絕對不能讓俺的小蔡蔡,一個月後被豬給拱了啊……
哥豁出去了!
人生處處充滿著隨機與意外,本就是一場華麗麗的賭博!
既然正道上玩兒不過你,那咱就出老千好了……
懶得抄寫,為何不印刷呢?
桀桀桀!
看來,這華夏古國的四大發明之一,印刷術,也要即將出自小哥之手了……
當然了,黃炎投機取巧,想起印刷一事,也是源自蔡大家。
靈帝年間,蔡邕曾經參與了《熹平石經》的撰寫。
後來又在洛陽城南,開陽門外的太學講堂前,立起四十六道石碑。
碑高丈許,寬四尺。
上麵整整鐫刻了二十萬零九百一十一字!
全文皆為隸書。
且字體方正,結構嚴謹,被定為當時的通用標準字體。
所以又被稱作,一字經。
這玩意兒對維護字體的統一,絕對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當然了,這裏邊老蔡同誌可是功不可沒的……
碑石立成後,前來瞻仰觀摩的士子文人,蜂擁如潮!
先是仿寫,後是臨摹,實在來不及了,聰明的孩子便想到了……拓印!
拿一大張紙,糊到碑石上去,直接用炭筆將字體拓印下來,回家後再細細揣摩……
所以說,這拓印之術,當為雕版印刷術的先驅啊!
打定主意後,黃炎便趕緊忙完手頭上的活兒,急急跑出了門去。
先去書店買來一大堆《說文解字》,隨後又直奔糜家金銀鋪子。
眼下這世道,《法言》或許不常見,可這《說文解字》卻是流行貨。
相當於後世的新華字典。
或者跟歐洲的《聖經》、革命大潮時期的《毛公語~錄》一樣,基本上家喻戶曉,人手一本……
“先生可是想要……刻章?”待聽得黃炎吩咐後,掌櫃的甚是不解。
階~級統~治下,印章可不是普通老百姓所能擁有的!
“不是刻章,是刻字!”黃炎耐心糾正道。
隨後,又詳詳細細著,再三解釋了一番。
盡快找來精於雕工的匠人,將《說文解字》裏麵所有的漢字,全部用棗木、梨木雕刻下來!
梨木、棗木,材質堅硬,紋理密實。
古代刻書多用棗木、梨木雕版,凡書籍出版,均雲‘付之梨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