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東中郎將(3 / 3)

各地藩國出兵不過萬餘,陶謙左右兩翼被壓得死死的,根本無力救援。

戰至最後,陶謙本打算一路退回自己老家,揚州丹陽。

哪知道,丹陽太守周昕,又將他迎頭痛擊一回!

無奈之下,陶謙隻好投去了廣陵太守,張超與張邈兄弟二人。

曹操跟張邈有著舊日交情,也不想與他刀兵相向,於是雙方便隔著洪澤湖,東西兩望……

此戰,曹操可謂大獲全勝!

東海相劉馗,彭城相汲廉棄官而逃。

琅琊相陰德引咎辭職。

沛國那邊隻是隨著搖旗呐喊,並沒有實際出兵,沛王劉曜事後又出麵保住了國相袁忠。

大漢例律,各地藩王不得私自超額募兵。

更不能與各州郡外官、外將私下過從甚密。

因為擔心皇權受到同姓王的勢力威脅,所以各地藩王隻能按照律法,安守本分。

眼下這幾國藩王的舉動,已然是對皇室權威的一次挑釁!

曹操本打算直接上表朝廷,嚴厲譴責一番,卻被荀彧的一封書信製止了……

原因無他,即使你告了禦狀,可人家始終還是一個姓,最多也就下詔斥責一番。

更何況,如今天子遠在長安,根本無暇顧及。

再者,此舉隻會開罪於幾位藩王,並無實際利益,以後大家還要共處一州,抬頭不見低頭見,弄得關係太僵了,彼此都不好看……

荀彧的建議,曹操欣然接納。

不過,他又借此獨斷了一回——接下來,續任的各藩國國相,均須由自己親自指派!

幾位藩王理虧在先,也隻能默然接受。

其實心裏都在嘀咕著,管你們誰來接任國相呢,隻要沒損了咱自身的利益,隨你們折騰去吧……

最好你們鷸蚌相爭,俺們漁翁得利!

憧憬得再美好一點兒,你們可以順便將當今聖上也折騰死,然後俺們這些天子後備軍,也便有了榮登大寶的機會啊……

隨後,為了對曹操拉攏示好,幾家藩王便聯名上書,一致表舉曹操為安東將軍,兼都督兗、徐二州軍事。

沛王劉曜,因為之前曾得到黃炎的援救,今番又為示好曹操,於是便另起一折,同時舉薦黃炎為東中郎將……

哪知道,沛王此舉卻是出力不討好了!

因為曹操很生氣!

你大爺的!

我這安東將軍是外將,那小子的東中郎將可是內臣,你丫的這是又打算,離間俺們的兄弟基~情呢?

東漢官製,武將的官職由上而下為,將軍,中郎將,校尉。

安東將軍一職,是突發戰事的時候,臨時設置的。

而中郎將卻是隸屬光祿勳的,中~央常備職位。

不過也多為權貴子弟用來鍍金的,一個虛職而已。

雖然是虛職,可權力卻是極大。

既然是內臣,便是代表了皇權,既可手握實權,領兵在外,同時也能監視掣肘各地外將……

於是乎,孟德同學一路鬱悶著,班師回了東郡。

隻留下曹仁跟曹洪,各領軍3萬,駐守下邳。

曹操返回東郡的第一件事,便是即刻發書陳留,恭請東中郎將,黃炎,黃大人,移駕東郡,曹某人有要事相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