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9章 妖刀村正它祖宗(2 / 3)

黃炎的嚴辭厲色,讓三人齊齊渾身驚抖一時,就連周倉跟陳小二亦是心頭一顫。

劉全跟楊固各自忙開了去,隻留下萬良依舊懷著小心,低頭立在一旁。

“萬良,你那鍛打的手藝可是祖傳的?”黃炎手裏拿了根兒細樹枝,揀了處幹淨地兒,似乎在有意勾畫著什麼,一邊跟萬良拉家常似的問道。

“回大人,萬良這冶煉,鍛打,造刀的技藝,都傳自祖上。小的不敢自誇,這些手藝往日在鄉裏可是遠近鹹知的。而且,小的祖父、父輩還曾為州郡裏的軍伍造過刀劍槍矛。”萬良帶著些拘謹,卻又頗為自豪地回道。

“哦?”一直低頭凝神描畫的黃炎,抬頭細看了萬良幾眼,說道,“那你說說看,這刀與劍的優劣所在。”

“是,大人,”萬良恭施一禮,很專業地答複道,“所謂的刀槍劍戟,刀屬第一,為百兵之祖。槍占第二,為百兵之長。劍排第三,為百兵之王。戟居第四,為百兵之重。劍輕刀重,劍輕刺殺,刀重劈砍。陣前廝殺,首選利刀!而劍,則多為上位者或文人配飾之用,所以現今軍伍中配備的,均為環首刀。再者,從打造工序上看,劍為雙刃,刀則一刃一脊,省卻了一刃的打磨。況且,由於鐵石冶煉及鍛打技藝上的不足,劍比刀更為易折易斷。”

“嗬嗬,說得不錯,”黃炎笑著說道,“那,由你看來,這環首刀可算成熟之作?”

漢時已經有了冶鐵鍛鋼之法,三十煉,五十煉,甚至百煉鋼都存在。

這個時期的環首刀,窄身直刃,結實鋒利,簡潔實用。可稱得上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冷兵器。

後世出土的漢代環首刀實物,其質量甚至超過了明清時期的刀劍,可謂奇跡。

從而使環首刀一直被軍中沿用到唐代,是唐代儀刀,障刀,橫刀,陌刀之父。

“回大人,”那萬良仍是恭謹著,低頭答道,“環首刀,刀身狹長,刀刃鋒利,揮舞靈活,裝備普通士卒尚可。但刀身過於狹窄,分量雖輕便,強調了舞動靈巧卻忽略了劈砍之重。從而使刀刃易卷,刀身易斷成為其致命所在。”

黃炎深呼一口氣,算是認可了他的說法,隨後又頗有深意地看向始終低頭恭謹著的萬良,手中的樹枝指了指地麵上自己的傑作,說道:“萬良,你可有把握,為我打造一把這樣的戰刀?”

黃炎勾畫在地麵上的,是他將後世的馬刀、軍刀甚至太刀,取其優勝,去其糟粕,融眾家之長所糅合而成的,他心目中當世之最完美的,馬刀!

整刀長達一米五,刃長一米三,刀柄二十公分。厚脊薄刃,刀身微彎向上,刀尖鋒銳。

刀背寬厚,是為了加大劈砍力度。

騎兵突襲衝刺的速度,在敵我雙方交陣的一刹那,能夠帶來極大的衝擊力,而微微彎曲的刀身,則可以緩衝這一正麵衝撞力。

騎兵主要是克製短兵步卒的,隻要騎兵發起戰鬥,突入敵陣之後,可以慢下速度,但絕不可能停下奔踏的步伐。一旦騎兵陷入敵陣稍有停滯,那就隻有一個悲劇收場——人死馬亡!

騎兵的馬背戰術隻能是‘掠殺’。

掠殺就意味著你不能高舉馬刀,硬碰硬地迎敵而上。

那是一種極為靈活的,斜掠抹殺。

借著飛馳的馬速,哪怕你探出胳膊,橫起刀刃,斜拖馬刀,從敵陣中一陣風地穿過,所過之處,但凡鋒刃觸及之身,皆會骨肉綻裂!

曆史悠久的蒙古騎兵,或者是阿拉伯騎兵,均配置彎刀,不是沒有道理的。

後世的軍刀,馬刀長度都在80公分上下,可這個時期的兵器主要還是長槍短矛,為了彌補馬刀偏短的劣勢,黃炎采用了太刀的長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