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雲起於寒微,於沙場拚殺中登上仕途,一級一級晉升都是一刀一槍鮮血淋漓換來的功名,性格剛直鯁介,為人向來敢做敢為,頗有孤注一擲的豪氣。
為了防止自己名義上的最高長官,朝廷禦封的羽林上將軍、上柱國、太尉、威遠侯上官雲帶兵硬闖法場劫囚,行刑的那天,羽林天軍特意出動了左右驍騎營屯駐於上將軍府,數千人的鐵甲衛士硬是將上官雲的天啟老宅圍得是水泄不通。
上官雲披甲執劍,帶領自己的家童與堵在門口的羽林天軍衝突了好幾個回合,東陸不世出的絕世名將此時手中除了幾個掃地的仆人以外沒有一兵一卒可以調動,最終還是被羽林天軍帶來的如林盾牆給硬生生的擋了回去。
上官雲一身戎裝,在院內擺設香案,朝著埋葬平成帝的皇陵方向含淚遙拜,“老臣上不能力諫天子,下不能外禦權臣,實有負先帝所托!”
與此同時,帝都穀玄門外早已是開始行刑。
經此大獄之後,平朝朝野上下言路阻塞,再也無人敢對天子和權臣的所作所為有一言進諫,朝堂之上真真正正的忠君愛國之士被掃除殆盡,權勢豪門、宦官閹黨則是彈冠相慶自此無人再敢阻擋他們。
由於此次大獄發生時的年號是為平哀帝延佑三年,故此後世史家將這一階段發生的所有冤獄統稱為“延佑黨人之禍”,後世公認,自從此刻開始,東陸的朝廷與國政正式進入了一個無比黑暗殘酷的野蠻時代,後世史家將平哀帝登基直至覆亡這二十餘年間的所作所為統稱之為“三十年亂政”,一個亂字,確實是恰如其分;
恒朝的開國君臣在總結前代的覆亡教訓時都不忘提及此事,無論是當時的輿論還是後世的史家都一致認為,正是這場黨人之禍讓朝廷內清正的官員和民間正直敢言之士都被殘酷無情的誅殺,忠臣義士不是被害就是被貶竄荒野,直接動搖了帝朝的統治根基。
自此以後,“忠臣退位,賢人塞口;清正高潔之士避禍荒野,朝政日非,天下濁亂。”荒淫天子和奸臣小人更加肆無忌憚的為所欲為,平朝的皇帝和大臣們最終失去了天下的民心,為後來諸侯的背叛和天下賢人士子的離心送上了最好的理由,直接導致了煊赫一時的平朝覆滅。
平朝哀帝之前,宦官、權臣雖然跋扈,但上有天子宰相等人主持朝政大局,下有士大夫、十六國諸侯等心向朝廷,東陸的局勢尚未到不可收拾的境地,即後世史家所說的“平朝亂而不亡,百餘年間,皆賢人之力也”。
但經過這次延佑黨人之禍後,清廉正直之士不是被害就是從此沉默,權臣、酷吏、宦官、閹黨等“四害”更加為所欲為,殘害百姓,而皇帝和朝廷卻“處天下之鼎沸,無一言以匡救”,最終因此而激起天下公憤;到頭來,就連本來最忠心於皇室和朝廷的士大夫們也接連失望,一直就與朝廷貌合神離的諸侯們自此更是離心,於是六國銷兵之亂以後群雄並起,平朝最終走向了滅亡。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為我們書中的這些天下英雄們開辟了亂世舞台的人不是別人,正是平朝皇帝與權勢豪門的自取滅亡,而本書所要講述的故事,也正是從這裏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