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又一指東麵:“這個二哥就不必擔心了,你們可以向東直奔琅邪山方向,我一年前已委托琅邪閣主,在海邊準備了一艘大船,你們可以趁船走海路前往江東。”
“一年前?”諸葛瑾吃了一驚,“莫非一年前,三弟你就推算出今日之事,提前備下了船?”
諸葛亮笑而不語。
諸葛瑾不禁嘖嘖歎道:“三弟當真是神機妙算,怪不得那琅邪閣主,你是麒麟才子,是唯一可與九奇之首抗衡的人。”
諸葛亮隻淡淡一笑,卻道:“既然二哥和大姐沒有異議,那事宜遲,盡快起程吧。”
諸葛瑾做事也不拖拉,便起身前去收拾細軟。
諸葛玲卻有些不舍,歎道:“咱們四姐弟這麼一分別,南北相隔萬裏,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團聚。”
諸葛亮卻無多少傷感,隻安慰道:“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分別不過是為了將來更好的重聚,大姐你要相信我,他日劉玄德一統北國,揮師南下之時,就是我們兄妹重逢之日。”
“唉,希望如此吧。”諸葛玲一聲無奈歎息。
當晚上,諸葛四姐弟便分道揚鑣,諸葛亮隨同劉備北上前往冀州,諸葛瑾三兄弟則向東前往琅邪山。
至於是甘定,對劉備是崇拜之極,當即也棄了縣令不做,跟著劉備一同北逃。
……
陽都城以南。
蘇哲率領著三萬步騎大軍,正晝夜兼程,殺奔北上。
一後,蘇哲大軍進抵陽都。
此時曹操和他的敗兵早已繞城而過,直接向更北邊的莒城逃去,而縣令甘定也棄官而逃,蘇哲幾乎沒遇到任何抵抗,就攻破了這座背靠泰山的城。
入城後,蘇哲便叫將士們稍做休整,準備次日繼續北追曹操敗軍。
就在他剛剛入駐縣府,屁股還沒坐熱時,許褚便押著一眾縣中吏前來,報稱他經過審問這些吏得知,前日劉備曾經路過這裏,逗留了有一晚。
“劉備來過?他都做了些什麼?”蘇哲好奇心起,便問道。
“回稟大將軍,我們甘縣令當晚帶著那劉備,去拜訪了諸葛家,當晚他便棄了我們,帶著家眷,跟著劉備還有諸葛家那個神童逃走了。”
諸葛家?
莫非是他……
蘇哲心頭微微一震,急道:“你的諸葛亮那個神童,莫非是叫諸葛亮。”
“正是。”吏顫聲答道。
果然……
蘇哲眉頭不禁微微皺起。
他記起曆史上的諸葛亮,本來就是徐州人氏,為了避戰亂才遷往了荊州,十幾年後跟逃落到荊州的劉備相遇。
而眼下他提前奪取了荊州,改變了曆史線,導致諸葛亮沒辦法前往荊州,隻能留在徐州,卻不想冥冥之中,竟然還是讓劉備跟諸葛亮給遇上了。
“你們倆還真是生一對啊,莫非是上輩子的情人,這也能讓你們遇上……”蘇哲暗中罵道。
蘇哲歎息過後,又問道:“諸葛亮一家都跟著劉備逃走了嗎?”
“那倒不是。”吏搖搖頭,“我記的隻有那諸葛亮跟著劉備北逃了,他的哥哥諸葛瑾,似乎是帶著其他姐弟往東麵去了。”
果然,這個時候的諸葛瑾也還在徐州。
隻是,他們沒跟著劉備一塊逃走,往東麵又能去哪裏呢?
蘇哲疑心頓起,便叫許褚把地圖拿來,沿著陽都城向東麵一路掃去。
琅邪!
他的目光落在了那座海邊城上,立刻猜出了諸葛瑾的意圖,他們這是想走海路,前去江東投奔孫策呢。
“好啊,果然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看來你們諸葛家基因裏就刻著狡兔三窟的本性,曆史都已經改變了,卻還是改不了想要兩頭下注的毛病啊……”
這時,身邊龐童卻忽然想起什麼,便道:“我記得當年水鏡老師,便是與下高人隱士,齊聚在那琅邪山上的琅邪閣,在那位琅邪閣主的主持下,與眾高士一起評選出了所謂的九奇。”
琅邪山,琅邪閣,琅邪閣主……
蘇哲思緒翻轉,總覺的似乎在哪裏聽過,卻又想不太起來,畢竟,他融合了兩世的記憶,量的記憶,有許多不太重要的記憶慢慢忘卻也不奇怪。
“你諸葛家想兩邊下注,我偏不叫你如願,我也正好去會一會,瞧瞧那位琅邪閣主是何方高人!”
蘇哲心念一決,便喝道:“傳令高順,速率五百鐵騎,隨我前往琅邪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