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騙子出沒,請注意!(2 / 3)

像這種騙局如果你進去了,就不能全身而退了。要想預防這種騙局,在合同上必須注明特殊定做產品要付預付款30%、定金30%—50%左右,還要加上違約賠款條例。還有一點很冒險,就是有人向你買庫存貨物時故意拖延一二個月的時間再把貨物售出。

深圳一家有十幾年經營曆史的商場即將轉製停業,打出了“轉製清貨”字樣,門裏門外反而特別熱鬧,到處掛滿“狂減”、“跳樓價”、“二折起”等條幅。銷售對象隻針對商家,隻批發不零售。結果大量小店的經營者聞風而至,樂嗬嗬地進了不少貨。類似場景在其他地區也存在,然而,在這個所謂“轉製清貨”的背後,卻隱藏著一個騙局。

最初,李某得知該商場即將轉製的消息後,聞風而動,主動與該商場聯係,租用該商場一樓進行經營。他從廣州一舉進了10萬元的貨,全是假冒偽劣的所謂名牌商品。然後以批發的形式吸引商家來進貨。而來進貨的商家一看這些貨是商場庫存的正牌貨,瘋狂搶購以致被騙。而李某僅僅兩天就銷售一空,獲利8萬多元。

一位做中間商的老朋友——陸老板向我(蘇州某蘇繡公司經理)要貨。他說接了筆單子,客戶要訂做5幅大型蘇繡屏風,價值數十萬元,問我能不能生產。我當即把產品圖片發了過去。之後的經過跟正常做生意一樣,陸老板將我的產品圖發給了客戶。客戶覺得不錯,很快簽訂了訂做合同並且支付了定金。一眨眼2個多月過去了,離交貨的時間越來越近,我這邊的貨也快做好了,事情還是很平靜。

轉眼間交貨的日期到了,陸老板早早地將我給他的貨物準備好,客戶也按照預定時間到達蘇州。陸老板在等候客戶過來提貨時突然接到了他們的電話。對方稱在市裏有重要活動,不能親自過來提貨,不過他們會派車過來拿,其餘的貨款也將如數彙給陸老板。

一般做生意就是款到付貨,陸老板心裏想這樣也沒什麼不可以的,於是便答應了。過了一會,陸老板去銀行查了賬,顯示錢已經到賬。這下陸老板應該鬆口氣了,因為錢都到了,而且不是虛擬的到賬,是可以支取的現金到賬。不一會兒,提貨的車到了,是一輛蘇州牌照的貨車。陸老板跟客戶電話確認了一下,確實是他們花錢請來提貨的。沒什麼好說的,裝車發貨,大功告成。

到現在為止,這是一次再也平常不過的生意。但交易完的第四天,陸老板卻接到了法院的通知。客戶搖身一變成了原告,訴訟的原因是他們給了陸老板貨款,而他們沒有收到貨物,要求索賠巨款近百萬元。

這下子陸老板蒙了,大喊冤枉,知情人都為他簽了聯名證明書。但由於陸老板拿不出對方貨物已經收到的證據,而對方卻能拿出給陸老板的彙款憑證,結果陸老板還是一審敗訴。

這是一個高智商的騙子,熟知法律,早早設計好套路,從一開始取得對方的信任到法院起訴,都已經精心策劃好。找上誰,誰倒黴。為了避免此類騙局給更多人帶來損失,給各位經營者一個建議:防人之心不可無,交易規範必須要牢記,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交易憑證決不可無。

義烏的姚女士在阿裏巴巴網站瀏覽時,發現福建一家名為“彭德化工商貿股份有限公司”的企業有低價丙烯酰胺出售。由於自己廠裏急需這一化工原料,所以她通過網上的電話號碼與對方聯係。

對方說他們公司確實有丙烯酰胺,價格為9500元/噸。姚女士聽後,馬上向對方要半噸貨。因為她以前從經銷商那裏買時,價格約1.9萬元/噸。當天下午,姚女士就按照對方提供的銀行賬號彙去4750元錢。

事隔兩天,該公司打來電話說本來有8噸丙烯酰胺,但已被其他客戶訂購。不過,他們已經想辦法從別的公司拿貨,但至少要買一噸。姚女士想想反正遲早要買,又去銀行彙了4750元。令姚女士感到意外的是,對方再次打電話說,那家公司一定要給姚女士開增值稅發票,姚女士必須再彙1615元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