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二十五、食品中三聚氰胺的檢測分析方法(1 / 2)

實驗二十五、食品中三聚氰胺的檢測分析方法

三聚氰胺簡稱三胺,學名三氨三嗪,是重要的氮雜環有機化工原料,在飼料工業中作為粘合劑使用。目前國際上通常采用凱氏定氮法測定飼料中粗蛋白質的含量,即求出氮的含量,

再乘以一定的換算係數(通常用6.25係數計算)得出蛋白質含量。由於三聚氰胺分子中含有大量氮元素,每個三聚氰胺分子中都含有6個氮原子,而在原料的粗蛋白檢測過程中,用濃硫

酸消化過程可以將三聚氰胺分解掉,但在最後的計算中,三聚氰胺中的氮原子可提高粗蛋白的比率,造成蛋白含量虛假增高。因此隻要在飼料中添加一些含氮量高的化學物質,就可在

檢測中造成蛋白質含量達標的假象。

1三聚氰胺的性質

1.1物理性質

為純白色單斜棱晶體,無味,低毒,密度1.573g/cm3(16℃)。常壓熔點354℃(分解),快速加熱升華,升華溫度300℃。溶於熱水,微溶於冷水,極易溶於熱乙醇,不溶於醚、苯和四氯化碳,可溶於甲醇、甲醛、乙酸、熱乙二醇、甘油、吡啶等。在一般情況下較穩定,但在高溫下可能會分解放出氰化物。

1.2化學性質

三聚氰胺的水溶液呈弱堿性,與鹽酸、硫酸、硝酸、乙酸、草酸等都能形成三聚氰胺鹽。在中性或微堿性情況下,與甲醛縮合而成各種羥甲基三聚氰胺。但在微酸性環境中(pH值5.5~6.5),與羥甲基的衍生物進行縮聚反應而生成樹脂產物。在強酸或強堿液中,三聚氰胺發生水解,胺基逐步被羥基取代,生成三聚氰酸二酰胺、三聚氰酸一酰胺和三聚氰酸。三聚氰胺與醛類反應生成加成化合物,其中三聚氰胺與甲醛水溶液的反應是最重要的反應。

2 檢測方法

2.1 試劑盒檢測法

2.1.1 利用萃取液通過均質及震蕩的方式提取樣品中的三聚氰胺進行免疫測定。

2.1.2 稱取1.0g均質過的飼料樣品於離心管中,加入10ml甲醇充分混合,15 000轉/min離心10min,取上清液1ml於小試管中用氮氣吹幹,加入2.5ml10%甲醇和20mmol/LPBS緩衝液充分溶解,移取100?l進行分析。將所有試劑及樣品提取液回升溫度至室溫(20~28℃),用前按試劑盒的要求稀釋所用試劑。

2.1.3 取相應數量的微孔條,插入框架,吸取100?l標樣或樣品提取液到相應的微孔,每孔加入50?l三聚氰胺酶標記物,輕輕混合60s,孵育30min(20~28℃)。然後,將微孔中的溶液倒入水槽中,用250?l洗液洗板5次。在吸水紙上拍打,盡可能將水拍幹。

2.1.4 每孔加入100?l底物溶液,孵育30分鍾(20~28℃),每孔加入100?l終止液,用酶標儀讀取在450nm下的吸光值。

2.1.5 以所獲得的標準和樣品吸光值的平均值除以零標準的吸光值再乘以100為縱坐標,以三聚氰胺濃度半對數為橫坐標作標準曲線,確定被測樣品的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