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計上心頭(1 / 2)

數日之後,吳王果然派張昭來了,這個東吳中享有盛名的文學泰鬥,這個東吳中德高望重的實權人物,終於出現在了我的麵前,外事不決問周瑜,內事不決問張昭,這樣一個人物我怎麼說也得給他一個麵子。

幾天的接觸之後,我對張昭的才學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我們之間促膝長談,可以說是推心置腹,雖然陣營不同,但是張昭政治家的天分,在這幾天的接觸中顯露無疑。

果然,薑還是老的辣,諸葛瑾雖然優秀,但是比起張昭,他就要顯得稚嫩很多。

張昭是個天生的政治家,這就是我對這隻老狐狸的評價,雖然他有些文人的通病,但是,盛名之下無虛士,張昭也確實有他的真才實學。

“聽聞劉皇叔,早日師承盧子幹,盧子幹乃是盛名已久的隱士,想必皇叔必定博覽群書,今我東吳文人組織了一個詩會,還望皇叔不辭車馬勞頓,務必賞光。”

東吳文人就是酸氣,想我荊州之地的名士,從來不搞這些徒有虛名的東西。

以前軍師到東吳來訪,那些所謂的東吳名流想要給軍師來個下馬威,在大殿上來了個什麼群儒會,幸好軍師辯才無雙,憑著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硬是辯倒了以張昭為首的東吳文人。

這件事,讓東吳文人覺得很沒有麵子,如今我來了,東吳文人又要舉辦個什麼詩會,為了找回所謂的麵子,東吳文人連這樣的辦法都想的出來,實在是讓人汗顏。

世人都知我劉備不喜讀書,張昭才會組織東吳文人弄了一個什麼賽詩會,這樣的險惡用心,簡直就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不過,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現在的我早已不是那個當年的劉備了,我的背後站著無數三國時期後世的文豪大家,區區一個賽詩會,我劉備怎麼可能會打退堂鼓呢?

“早聞東吳文士,有儒雅之風,備早已有所耳聞,今日,承蒙各位東吳文人的錯愛,備安有不去之理?”

張昭臉露疑惑之色,世人都說劉備不學無術,為什麼今天的劉備會這樣有恃無恐,難道劉備除了諸葛亮龐統外,背後還有高人為劉備撐腰?

一個名字突然出現在張昭的腦海裏,司馬徽,這個盛名已久的隱士,難道也站在劉備這一邊了?

三國時期的司馬徽可是個不得了的人物,諸葛亮,龐統,徐庶,荀氏兄弟等等一些三國時期有名的謀士,基本上都在司馬徽這兒上過課,司馬徽的學識讓天下人欽佩。

劉備如此有恃無恐,背後肯定有高人相助,倘若水鏡先生前來東吳參加這個賽詩會,那我東吳文人絕無勝算,張昭想到此處,背後冷汗直冒。

“皇叔,不知司馬先生身體可好?”

這張昭怎麼莫名其妙的問了這麼一個問題,司馬徽是三國時期的大家,是一個高風亮節的隱士,我的那個掛名老師盧植,也算是他的後輩,作為小輩的我怎麼可能會與水鏡先生有交情呢?

腦袋中靈光一現,我總算是明白了張昭這個看似膚淺的問題,背後所隱藏的玄機。

水鏡先生最得意的三個門生,孔明,士元,元直(徐庶)都在我這兒效力,雖然元直最後無奈的投奔了曹操,但是他身在曹營,心在漢,也算是我的半個臣子。

雖然水鏡先生和我沒有什麼交情,但是在外人眼中看來,司馬徽卻是站在我這一邊的,誰讓他的三個得意門生,實在是太出名了呢?

我劉備以前在眾人的眼中不過是個不學無術的“暴發戶”,如今竟然會去東吳參加一個當地文人組織的賽詩會,這實在是太反常了,若是沒有司馬徽這個當代大家,在背後支持,以我的性格,這個賽詩會肯定是會拒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