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鮮蛋的衛生標準及商品評定(1 / 3)

五、鮮蛋的衛生標準及商品評定

(一)蛋國家衛生標準(GB 2748-1996)

本標準適用於以雞、鴨、鵪鶉等家禽生產的各種鮮蛋類。

1. 感官指標

蛋殼清潔完整,燈光透視時,整個蛋呈橘黃色至橙紅色,蛋黃不見或略見陰影。打開後蛋黃凸起、完整、有韌性,蛋白澄清、透明、稀稠分明,無異味。

2.理化指標汞(以Hg計,mg/kg)≤0.05。

(二)蛋的商品評定

鮮蛋在檢查時或投放市場之前,應根據蛋的外表的一般情況和內部情況,作出綜合判斷。分級時應特別注意蛋的清潔度、色澤、氣室大小、重量和形狀等。蛋的內部狀況應注意蛋的新鮮度。

世界各國對蛋的分級級別、分級標準及分級方法不盡相同。有的按重量分,有的按蛋殼、氣室、蛋白、蛋黃及胚胎等分,也有按哈夫單位分的。我國鮮蛋的分級標準,依據蛋的重量、蛋殼、氣室、蛋白、蛋黃和胚胎狀況等質量標準進行分級,並參照不同的銷售對象和用途,製定了適合我國實際情況的蛋的分級標準。

1.內銷鮮蛋的質量評定

(1)一級蛋:雞蛋、鴨蛋、鵝蛋均不分大小,以新鮮、清潔、幹燥、無破損為主要標準(仔鴨蛋除外)。在夏季,雞蛋雖有少量小血圈、小血筋,仍可作一級蛋收購。

(2)二級蛋:質量新鮮,蛋殼上的泥汙、糞汙、血汙麵積不超過50%。

(3)三級蛋:新鮮雨淋蛋、水濕蛋(包括洗白蛋)、仔鴨蛋(每10個不足400g不收)和汙殼麵積超過50%的鴨蛋。

2.銷售分級

(1)一級蛋:雞蛋、鴨蛋、鵝蛋不分大小,凡是新鮮、無破損的均按一級蛋銷售。

(2)二級蛋:指格窩蛋、黏眼蛋、穿眼蛋(小口流清)、頭照蛋(指未受精蛋)、穿黃蛋和靠黃蛋等。

(3)三級蛋:指大口流清蛋、紅貼皮蛋、散黃蛋、外黴蛋等。

3.出口雞蛋的分級標準

依據蛋的重量以及蛋殼、氣室、蛋白、蛋黃、胚胎的狀況而分為三級(表18-2)。

表18-2 出口雞蛋的分級標準

項 目

一級蛋

二級蛋

三級蛋

蛋 重

單個重

60g以上

50g以上

38g以上

10個重

不少於600g

500g以上

380g以上

蛋 殼

清潔、堅固、完整

清潔、堅固、完整

汙蛋不大於全蛋的1/10

氣室

高度5mm以上者不超過全蛋的10%

高度5mm以上者不超過全蛋的10%

高度7~8mm不大於全蛋的1/4

蛋白

色清明、濃厚

色清明、較濃厚

色清明、稍稀薄

蛋黃

不顯露

略明顯,但仍堅固

明顯而移動

胚胎

不發育

不發育

微有發育

第二節 蛋製品的加工衛生與檢驗

以雞蛋、鴨蛋和鵝蛋等禽蛋為原料製成的產品,主要包括再製蛋、冰蛋品和幹蛋品,它們能較長期貯存,調節市場供應,便於運輸,且能增加風味,易於消化吸收,因而蛋製品在動物性食品加工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除冰蛋品和鹹蛋在食用前需加熱烹調外,其他蛋製品一般為直接食用的食品,其衛生質量直接關係著廣大消費者的健康。因此,對蛋製品加工過程中的衛生監督和產品的衛生檢驗,具有重要的衛生學意義。

一、冰蛋品的加工衛生與檢驗

冰蛋品分為冰雞全蛋、冰雞蛋黃和冰雞蛋白3種,其區別僅所用原料不同,但加工方法完全相同。

(一)加工衛生

1.半成品加工的衛生監督

半成品即對原料蛋進行檢驗、清洗、消毒、晾幹,然後去殼所得的蛋液。半成品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成品的質量,因此,必須加強半成品加工的衛生監督。

(1)原料蛋的檢驗:先進行感官檢驗,剔除感官上不合格的劣質蛋。然後進行照蛋檢驗,易除所有次劣蛋和腐敗變質蛋。

(2)蛋的清洗和消毒:經檢驗挑選出來的新鮮蛋,在流水槽中洗淨蛋殼,然後放在含1~2%有效氯的漂白粉液(或0.04~0.1%過氧乙酸液)中浸泡5min,再於45~50℃並加有0.5%硫代硫酸鈉的溫水中浸洗除氯。

(3)晾蛋:將消毒後的蛋送至晾蛋室晾幹。晾蛋室的所有工具均應清潔無菌。

(4)去蛋殼:去蛋殼有手工打蛋和機械去蛋殼2種方法。手工打蛋時,操作人員應嚴格遵守衛生製度,防止蛋液人為的汙染。

去蛋殼後所得的全蛋液或蛋白液、蛋黃液即為半成品,可分別加工為冰全蛋、冰蛋白、冰蛋黃。

2.成品加工的衛生監督

(1)攪拌過濾:對半成品蛋液,工廠均采用攪拌器攪拌均勻,再通過0.1~0.5cm2的篩網,濾淨蛋液內的蛋殼碎片、殼內膜等雜質。

(2)預冷:及時預冷可以阻止細菌繁殖,保證產品質量,並縮短速凍時間。預冷在冷卻罐內進行,罐內裝有蛇形管,蛇形管內通以-8℃的冷鹽水不停地循環,使罐內的蛋液很快就降溫至4℃左右。

(3)裝聽(桶):蛋液冷卻至4℃時即可裝聽(桶),一般有5、10、20kg裝3種,裝聽(桶)後即可送入速凍間冷凍。

(4)速凍:將裝有蛋液的聽或桶送至速凍間冷凍排管上,聽(桶)之間要留有一定的間隙,以利冷氣流通。速凍間溫度要保持在-20℃以下,冷凍36h後,將聽(桶)倒置,使其四角凍結充實,防止膨脹,並可縮短冷凍時間。冷凍時間不超過72h,聽(桶)內中心溫度達-15~-18℃時,速凍即可完成。

(5)冷藏:將速凍後的聽(桶)用紙箱包裝,然後送到冷藏庫冷藏。冷藏庫的溫度需保持在-15℃以下。

(二)衛生檢驗

冰蛋品的衛生檢驗包括感官檢驗、理化檢驗和微生物檢驗。理化檢驗要進行水分、脂肪含量、遊離脂肪酸和汞含量的測定,按GB/T 5009.47-1996、GB/T 5009.17-1996操作。微生物檢驗要進行菌落總數、大腸菌群和致病菌(係指沙門氏菌)的檢驗,按GB 4789.2-1994、GB 4789.3-1994和GB4789.4-1994操作。

二、幹蛋品的加工衛生與檢驗

幹蛋品是將蛋液中大部分水分蒸發幹燥而成的蛋製品。包括幹蛋粉(全蛋粉、蛋白粉、蛋黃粉)和幹蛋白(蛋白片)。

(一)加工衛生

幹蛋品的加工工藝包括半成品和成品的加工。其中半成品加工方法與冰蛋品相同,不再贅述。現將幹蛋品加工工藝中成品加工的衛生監督介紹如下:

1. 幹蛋粉加工的衛生監督

幹蛋粉的加工可采用壓力噴霧或離心噴霧法進行噴霧幹燥,即先將蛋液經過攪拌過濾,除去蛋殼及雜質,並使蛋液均勻,然後噴入幹燥塔內,形成微粒與熱空氣相遇,瞬時即可除去水分,落入底部形成蛋粉,最後經晾粉、過篩即為成品。但生產蛋白粉時,需將蛋白液進行發酵,以除去其中的碳水化合物及其他雜質,發酵方法可參照下述幹蛋白的加工。

2.幹蛋白加工的衛生監督

(1)發酵加工幹蛋白時,對半成品需進行發酵。發酵的目的是除去混入蛋白中的蛋黃、胚盤、黏液質、碳水化合物及其他雜質,使幹燥時便於脫水,增加成品的溶解度,提高打擦度,防止成品色澤變深等。

(2)中和:蛋白液經發酵後呈酸性,在烘製幹燥過程中會產生氣泡,酸度高也不耐貯藏,因此,需用氨水中和到pH達7.0~7.2。

(3)烘幹:用淺盤水浴幹燥(也稱流水烘架)。將經過發酵、中和後的蛋白液注入烘盤(35cm×35cm)中,每盤約2kg。為了使水分迅速蒸發,在蛋白不凝固的情況下,盡量提高溫度。水流的前後溫度差不應超過1℃,盤內溫度從51℃開始,逐漸提高,要求在4~6h內達53~54℃,直至第一次揭片。在烘幹過程中,必須將液麵上的泡沫和油層雜質刮去,即在澆盤後2h刮去泡沫,9h後刮去油層和雜質。蛋白液經12~24h的蒸發後,逐漸凝結成一層薄片,再經2~3h薄片變厚,至其中心厚度達1.5~2mm時,即可揭第1次蛋白片;再經1~2h,揭第2次,依次類推,直至清盤為止。

(4)熱晾和揀選:烘幹後的蛋白片,還有很多水分(24%左右),必須平鋪在布盤上,放在溫度為40~45℃的溫室內熱晾4~5h,至蛋白片發碎裂聲,水分降至15%左右時,進行揀選。揀選是將大片捏成約1cm長的小塊,並將碎屑、厚塊、潮塊等揀出,分別處理。

(5)焐藏和包裝:揀選後的大片,稱重後倒入木箱,上蓋白布或木蓋,放置48~72h,使水分均勻,這個過程就稱為焐藏。最後檢驗水分和打擦度,合格後即可包裝。

(二)衛生檢驗

1.感官檢查

(1)檢查方法:通過檢驗人員的感覺器官對於蛋品的形態、色澤、氣味和雜質等項目進行檢查。必要時借助放大鏡檢查雜質狀況。

(2)感官指標

①雞全蛋粉和巴氏消毒雞全蛋粉:粉末狀或極易鬆散之塊狀均勻淡黃色,具有雞全蛋粉的正常氣味,無異味和雜質。

②雞蛋黃粉:粉末狀及極易鬆散之塊狀,均勻黃色,具有雞蛋黃粉的正常氣味,無異味和雜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