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博物館是20世紀50年代中期建設的甘肅省“十大建築”之一。典型的蘇、歐建築風格和綠蔭環繞的環境,異常珍貴的文物和濃鬱、厚重的文化氛圍在國內外影響甚大。甘肅位於祖國的西部,黃河的上遊,是華夏文明的(1 / 1)

甘肅省博物館是20世紀50年代中期建設的甘肅省“十大建築”之一。典型的蘇、歐建築風格和綠蔭環繞的環境,異常珍貴的文物和濃鬱、厚重的文化氛圍在國內外影響甚大。甘肅位於祖國的西部,黃河的上遊,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又是古絲綢之路的咽喉,悠久的曆史和獨特的地理位置給我們留下了豐富的文化和自然遺產。如何發揮館藏文物優勢,抓住老館建設和改造契機,利用富有濃鬱西北特色的人文資源,走出一條甘肅省博物館建設與發展的新路子,一直是我們認真思考解決的重大課題,更是博物館建設過程中理想與現實的追求。

一、甘肅省博物館建設過程簡述

1958年,國家投入280萬元建成18500平方米的甘肅省博物館。限於當時的設計思路、建設標準和條件,博物館的設計著重在展覽功能上考慮較多,建設了工業展覽大廳、農業展覽大廳、文物展覽廳。建築結構為自然采光、通風、高窗,展覽大廳為長方型。這樣的建築形式基本上不能滿足博物館防塵、限光、控溫的使用要求,更談不上文物的收藏、研究、展覽、服務觀眾功能的需求。因此,在博物館的反複要求下,省建委抗震辦公室於1993年6月對大樓的鋼筋混凝土、磚和砂漿強度及地基進行了檢測、鑒定,並將此工程列為甘肅省抗震加固的重點工程,進行全麵抗震加固和維修。1994年8月,第四屆中國藝術節期間,中央有關領導到博物館參觀時,十分讚賞甘肅省博物館的藏品,提出支持甘肅省博物館的維修改造。在國務院的協調下,從1998年開始,省委、省政府將省博物館的加固改建工程列為全省重點工程,省政府領導先後多次現場辦公,聽取專家的論證和彙報,最後確定將整個大樓全部拆除重建,工程總建築麵積2.85萬平方米,總投資14482萬元,其中:國家補助4500萬元,省上投資9482元,省文物局向國家文物局爭取資金500萬元。由此,甘肅省博物館的建設曆經七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下,由一個抗震加固項目發展成為國家投資的新建項目。在甘肅經濟相對落後的省情情況下,用如此之大的投資,建設一個公益項目,新建一個功能齊全、設施完善的博物館,充分證明省委、省政府的高瞻遠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