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1]金銀龍,梁超軻,何公理,等.中國地方病砷中毒分布調查(總報告)[J].衛生研究,2003, 32(6):519-540
[2]沈雁峰,孫殿軍,趙新華,等.中國飲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區和高砷區水砷篩查報告[J]. 中國地方病學雜誌,2005,24(2):172-l75
[3]孫殿軍.應進一步加強我國地方性砷中毒現場流行病學研究[J].中國地方病學雜誌,2006, 25(1):1-2
[4]張愛華,李健,潘雪莉,等.砷中毒患者皮膚組織中DNA修複基因的表達變化[J].中國地方病學雜誌,2005,24(2):121-123
[5]李冰,孫貴範,皮靜波.飲水型砷暴露人群尿8 - 羥基- 2’- 脫氧鳥苷含量的觀察[J].中國地方病學雜誌,2001,20(1-1):234
[6]李達聖,KanehisaM,Tatsuya T,等.氧自由基清除劑對砷所致細胞DNA損傷的保護作用[J].中國地方病學雜誌,2001,20(4):252-254
[7]楊磊,顧永清,潘澤民,等.長期砷誘導L - 02細胞的表達譜基因芯片研究[J].第四軍醫大學報,2004,25(13):1205-1207
[8]付鬆波,孫殿軍.亞砷酸鈉處理前後人胚胎皮膚細胞基因表達變化的基因芯片研究[J]. 中國地方病學雜誌,2004.23(1):18-21
[9]盧光明,烏正賚,姚孝元,等.地方性砷中毒發病危險因素的病例對照研究[J].中國地方病學雜誌,2007,26(1):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