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到了什麼程度呢?當天晚上吳義一台車,三個人就到了灣頭楊家。
三個人,一個人沒下車,一個人站在門口,進王崇華家的是吳義一個人,用老古話來說,吳義是單刀赴會。
吳義和王崇華到底說了什麼,除了他們兩個人,沒人知道。張博飛問過吳義叔叔,吳義笑而不答。後來,張博飛想明白了,吳義不是不想說,而是可能難以啟齒。那吳義肯定是采取了非常手段,或者說是不光彩的手段。
吳義告訴張博飛的是,我答應了你爸爸以後,並不認為你爸爸說說是我的大哥,王崇華就會當真買賬。到別人手上搶飯碗,世界上哪裏有那麼輕鬆的事情。
從古至今,中國人特別講究的是一個師出有名。
你王崇華明明知道張春蓓是我大哥,你還要去找他的麻煩,我出手相助,我是師出有名,我是正義的,對方會覺得理虧;反之,我就是多管閑事,就是霸道,對方會破釜沉舟跟你沒完。
張博飛不明白的是,“叔叔,你怎麼說去就去了,你怎麼知道王崇華家住在哪裏?你不擔心兩三個人到了楊家,一旦衝突起來,會出不來嗎?”
回答這個問題,吳義很爽快,他說,“那天跟你爸喝了酒分手以後,第二天,我就分別派了兩個互不相識的人,去灣頭楊家,讓他們去摸清楚王崇華的底細,方便隨時隨地可以去跟他攤牌。”
吳義接著說,“他們有很多人看見我進村,有好幾個人還看見我大搖大擺進門的,沒有一個人過來詢問,王崇華自己,包括他村裏的人,根本想不到我敢單刀赴會。”
後來的事情,張博飛都知道了,沒用三天,第二天,王崇華聽見別人告訴他,張春蓓的車子進了煤礦,他還是帶著那兩個人去找到了老爸。王崇華這次是去請張春蓓到家裏去喝酒。
“張總,昨天不好意思啊,我不那樣說,你也不會請我的好兄弟吳義來,他現在是越來越牛了,我請不動。今天中午,老弟我準備了幾個小菜,請張總過去喝兩杯,不見不散啊。”
王崇華說完,不由分說,自己轉身回去了。他的前倨後恭,剛開始把張博飛的老爸搞得是心裏七上八下,不知道是福是禍,去還是不去。
張春蓓是去王崇華家裏喝了酒之後,才知道,昨天晚上,自己回去了,吳義過來了,兵不血刃,事情擺平了。
吳義事前說,讓張春蓓請王崇華吃一頓飯,現在做東的變成了客人。
在灣頭楊家做了客,當天下午張博飛的老爸馬上返回了縣城。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找到自己的老朋友,然後請老朋友陪同自己去見了吳義。
張春蓓主動提議,我們三個人今天來個桃園三結義,結拜為真正的兄弟。
事後很多人會為張春蓓覺得遺憾,一個正兒八經的生意人,堂堂的億萬富翁,怎麼與流氓頭子結為兄弟呢?可惜。
張春蓓曾經感慨的跟兒子張博飛解釋過,“你這個叔叔不簡單,他的骨子裏有與眾不同的俠義,如果不是他,我不會在每年的冬至,請附近三個村莊六十歲以上的老人吃飯,不會去為他們修橋補路,不會為他們的貧寒子弟提供求學讚助,不會得到當地那麼多人的支持。”
張博飛問老爸,“這些是不是當年叔叔答應對方的條件?”
“不是,吳義叔叔沒有附加我的條件,他自己不久後將王崇華接到縣城去了,王崇華成了他的幫手和心腹。”
跟吳義叔叔在一起的時候,張博飛好奇的問過他,“叔叔,你當時為什麼會幫助我爸爸呢?”
“小飛,人想做一件事的時候,不一定是要圖什麼的,有時候可能就是江湖義氣吧。你爸爸跟二叔是老朋友,而你二叔也是我的老朋友,朋友的朋友是朋友。不是有句話說,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嗎?當時,我也年輕氣盛,覺得該出手時就出手,如此而已。
其實我是最終的受益者,你爸爸是我的良師益友,是你老爸力勸我開公司,慢慢走上正道的。”
和高勝寒桃園三結義,張博飛心裏沒底,他當然想和校草結拜為兄弟。
但是,他知道高勝寒是高義的兒子,高義與吳義,他們是截然不同的兩個人,高義會有同生共死的戰友,不可能會有帶著封建色彩的,什麼桃園三結義之類的故事。
至於結拜兄弟的行為,那是黑社會廣泛存在的。出身於公安幹警家庭的校草可能會答應嗎?
張博飛早已經想好了,以後跟著高勝寒出生入死,不過結拜兄弟的事情,他真的沒把握。
張博飛不喜歡做沒把握的事情,所以,他對闊哥說,讓他考慮考慮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