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經單狐山
北山(經)之首,曰單狐之山,多機木①,其上多華草②。漨(fēnɡ)水出焉,而西流注於泑(yōu)水,其中多(芘)[茈(西)]石、文石③。
【注釋】
①機木:即榿 (qǐ)木樹,長得像榆樹,把枝葉燒成灰撒在稻田中可作肥料用。
②華草:不詳何草。
③茈石:紫顏色的漂亮石頭。文石:有紋理的漂亮石頭。
【解讀】
北山經山係的最前端部分,叫做單狐山。山上生長著茂密的機木,還生長著茂盛的華草叢。漨水發源於此山,向西流去,注入泑水,水中有很多紫色的石頭,還有各種帶花紋的石頭。
求如山
又北二百五十裏,曰求如之山,其上多銅,其下多玉,無草木。滑水出焉,而西流注於諸(pí)之水。其中多滑魚,其狀如(shàn)①,赤背,其音如梧②,食之已疣③。其中多水馬,其狀如馬,文臂牛尾,其音如呼。
【注釋】
①:即鱔魚,俗稱黃鱔,體形如蛇,又長又圓又光滑,肉味鮮美。
②梧:枝梧,也作“支吾”,用含混的言語搪塞。
③疣:皮膚上的贅生物,俗稱瘊子。
【解讀】
再向北二百五十裏的地方,叫做求如山。山上蘊藏著豐富的銅礦,山下遍布著很多美玉。山頂光禿禿的,沒有生長花木雜草。滑水發源於此山,向西流去,注入諸之水。水中生長著很多的滑魚,它長的形狀像鱔,紅色的脊背,它的叫聲像人的支吾之聲,吃了這種魚,能夠治療疣贅。水中還生長著很多水馬,它長的形狀與馬相像,前腳上有花紋,長著牛尾一樣的尾巴,它發出的叫聲像人的呼喊聲音。
帶山
又北三百裏,曰帶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青碧。有獸焉,其狀如馬,一角有錯①,其名曰(huàn)疏,可以辟火。有鳥焉,其狀如烏,五采而赤文,名曰鵸(qí)(yú),是自為牝 (pìn)牡 (mǔ),食之不疽 (jū)②。彭水出焉,而西流注於芘湖之水,其中多儵(shū)魚③,其狀如雞而赤毛,三尾六足、四(首)目,其音如鵲,食之可以已憂。
【注釋】
①錯:“厝 ”(cuò)的假借字。厝:磨刀石。
②疽:癰疽病。
③鯈魚:即鯈魚,一種奇魚。
【解讀】
再向東三百裏的地方,叫做帶山。山下遍布著許許多多的美玉,山上遍布著青碧一類的玉石。山中生長著一種野獸,它的形狀與馬相象,長著一隻角有如磨刀石,它的名字叫疏,能夠可以避火。山中生長著一種鳥,形狀同烏鴉相象,身披五彩羽毛,還有青紅色的花紋,它的名叫鵸,雌雄兩性,人如果吃了這種鳥肉,可以不生癰疽病。彭水同此山中發源,向西流去。注入芘湖。水中生長著很多鯈魚,這種魚很奇特,長相像雞,長著紅色的羽毛,有三條尾巴,六隻腳,四隻眼,它的叫聲和喜鵲叫很相像,人吃了這種魚的肉,可以增加歡樂,忘掉憂愁。
譙明山
又北四百裏,曰譙明之山。譙水出焉,西流注於河。其中多何羅之魚,一首而十身,其音如吠 (fèi)犬,食之已癰。有獸焉,其狀如貆(huán)而赤豪①,其音如(榴榴),[榴榴 (chóu chóu)]②,名曰孟槐,可以禦凶。是山也,無草木,多青、雄黃。
【注釋】
①貆:豪豬。豪:細毛。
②榴:同“抽”。引出,提取。
【解讀】
再向北四百裏的地方,叫做譙明山。譙水發源於此山,向西流去,注入黃河。水中生長著很多何羅之魚,這種魚長著一個頭,卻有十個身子,其叫聲像狗叫,人如果吃了這種魚,便能治好癰疽病。山中生長著一種獸,它長的形狀像豪豬,而長著紅色的細毛,它的叫聲像榴榴,名叫孟槐,帶著這種獸,可以防止出現凶事。這個山上沒有生長花草樹木,遍布著很多石青和的雄黃。
涿光山
又北三百五十裏,曰涿光之山。嚻(xiào)水出焉,而西流注於河。其中多鰼鰼(xí xí)之魚,其狀如鵲而十翼,鱗皆在羽端,其音如鵲,可以禦火,食之不癉。其上多鬆、柏,其下多棕、橿(jiānɡ),其獸多麢(línɡ )羊,其鳥多蕃①。
【注釋】
①蕃:不詳何鳥。也有認為可能是貓頭鷹之類的鳥。
【解讀】
再向北三百五十裏的地方,叫做涿光山。嚻水發源於此山,向西流去,注入黃河。水中生長著許許多多的鰼鰼魚,它長的形狀很像鵲鳥,但卻生長著十隻翅膀,魚鱗都長在羽翅的上頭,它的叫聲也很像鵲鳥,此鳥可以預知火警,帶著它,能夠防止火災。人如果吃了這種鳥肉,可以不生癉病。山上生長著茂密的鬆樹、柏樹,山下生長著很多棕樹、橿樹。生長在山中的野獸,以羚羊居多;生長在山中的鳥中,以蕃鳥居多。
虢山
又北三百八十裏,曰虢(ɡuó)山,其上多漆,其下多桐、椐 (jū)①。其陽多玉,其陰多鐵。伊水出焉,西流注於河。其獸多橐 (tuó)駝②,其鳥多寓③,狀如鼠而鳥翼,其音如羊,可以禦兵④。
【注釋】
①椐:椐樹,也就是靈壽木,樹幹上多長關節,古人常用來製做拐杖。
②橐駝:就是駱駝,身上有肉鞍,善於在沙漠中行走,知道水泉所在的地方,背負千斤重物而日行三百裏。
③寓:即蝙蝠之類的小飛禽。
④禦兵:即辟兵。兵在這裏是指各種兵器的鋒刃。辟兵就是兵器的尖鋒利刃不能傷及身子。
【解讀】
再向北三百八十裏的地方,叫做虢山。山上遍布著繁茂的漆樹,山下生長著茂盛的梧桐和椐樹。山的向陽的南坡,遍布著各色各樣的美玉,山的背陰的北坡,蘊藏著豐富的鐵礦。伊水發源於此山,向西流去,注入黃河。山中生長的野獸中,多為橐駝。山中生長的飛鳥中以寓鳥居多,它的形狀同老鼠相似,卻長著鳥一樣的翅膀,它的叫聲像羊,這種鳥能夠預報兵情,防止兵戈之災。
虢山尾
又北四百裏,至於虢山①之尾,其上多玉而無石。魚水出焉,西流注於河,其中多文貝。
【注釋】
①虢山:上古山名,虢山屬於北山山係,位於涿光山以北三百八十裏。
【解讀】
再向北四百裏的地方就到了虢山之尾,山中遍布著許許多多的玉石,卻沒有石頭。魚水發源於此山,向西流去,注入黃河,水中有許多五彩繽紛的有花紋的貝。
丹熏山
又北二百裏,曰丹熏之山,其上多樗 (chū)、柏,其草多韭、(xìè)①,多丹褢 (huò)。熏水出焉,而西流注於棠水。有獸焉,其狀如鼠,菟 (tù)②首麋(身)[耳],其音如嗥(háo)犬,以其尾飛,名曰耳鼠,食之不(cǎi)③,又可以禦百④毒。
【注釋】
①:同“薤”,也叫蕌頭,一種野菜,莖可食用,並能入藥。
②菟:通“兔”。
③:臌脹。
④百:這裏表示多的意思,非實指。
【解讀】
再向北二百裏的地方,叫做丹熏山。山上生長著茂密的樗樹、柏樹,在草叢中以韭居多,還盛產紅色的塗漆。熏水從此山中流出,向西流去,注入棠水。水中生長著一種獸,長的形狀很像老鼠,但長著兔子頭,麋的身子,它的叫聲像狗叫,用它的尾巴當作翅膀,可以起飛,它名叫做耳鼠,人如果吃了它的肉,可以不生膨脹病,還能夠防禦百毒之害。
石者山
又北二百八十裏,曰石者之山,其上無草木,多瑤碧。泚水出焉,西流注於河。有獸焉,其狀如豹而文題①白身,名曰孟極,是善伏②,其鳴自呼。
【注釋】
①文:花紋。這裏指野獸的皮毛因多種顏色相間雜而呈現出的斑紋或斑點。題:額頭。
②善伏:善於隱藏。
【解讀】
再向北二百八十裏的地方,叫做石者山。山上沒有生長樹木花草,但卻有很多叫做瑤的美玉。泚水發源於此山,向西流去,注入黃河。山中生長著一種獸,它長的很像豹子,但額頭皮毛成花紋,身上的毛皮則是白色的,它名叫做孟極,這種獸善於臥伏隱藏,它的叫聲類似自己的名字。
邊春山
又北百一十裏,曰邊春之山,多蔥①、葵、韭、桃②、李。杠水出焉,而西流注於泑 (yōu)澤。有獸焉,其狀如禺 (yù)而文身,善笑,見人則臥③,名曰幽(è),其鳴自呼。
【注釋】
①蔥:山蔥,又叫茖蔥,一種野菜。莖生有枝格,一邊拔取一邊又生長起來,食之不盡。冬天也不枯萎。
②桃:山桃,又叫榹(sī)桃,也叫毛桃,一種果木。果子很小,核與果肉粘結一起,桃仁多脂,可入藥。
③臥:佯裝睡眠。
【解讀】
再向北一百一十裏的地方,叫做邊春山,山上生長著茂盛的蔥、葵、韭、桃、李等。杠水發源於此山,向西流去,注入泑澤。山中生長著一種獸,它長的像猿猴,但身上的皮毛形成花紋,善於嘻笑,見了人就假裝睡覺,它名叫幽,它的鳴叫聲是叫自己的名字。
蔓聯山
又北二百裏,曰蔓聯之山,其上無草木。有獸焉,其狀如禺 (yù)而有鬣 (liè),牛尾、文臂、馬蹄,見人則呼,名曰足訾 (zǐ),其鳴自呼。有鳥焉,群居而朋飛,其(毛)[尾]如雌雉 ①(zhì),名曰(jiāo),其鳴自呼,食之已風。
【注釋】
①雉 :俗稱“野雞”,已少見,要保護,禁止獵殺。雄的尾長,羽毛鮮豔美麗。雌的尾短,羽毛黃褐色,體較小。善走而不能久飛。
【解讀】
再向北二百裏的地方,叫做蔓聯山,山上光禿禿的,沒有樹木花草生長。山中生長著一種獸,長的同猿猴相似,而有鬣毛,長著牛尾巴、臂上有花紋、腳長著馬蹄。它看人就呼叫,它名叫足訾,它鳴叫聲是像是叫自己的名字。山中生長著一種鳥,這種鳥喜歡成群地居住在一起,結伴而飛行,它的身上的羽毛與雌雞的羽毛相似,它名叫做,它的鳴叫聲是叫自己的名字,人如果吃了這種鳥肉,便能醫治好中風。
單張山
又北百八十裏,曰單張之山,其上無草木。有獸焉,其狀如豹而長尾,人首而牛耳,一目,名曰諸犍,善吒(zhà)①,行則銜其尾,居則蟠(pán)②其尾。有鳥焉,其狀如雉(zhì),而文首、白翼、黃足,名曰白鵺(yè ),食之已嗌(yì)③痛,可以已痸(zhì)④。櫟 (lì)水出焉,而南流注於杠水。
【注釋】
①吒:怒聲。這裏是大聲吼叫的意思。
②蟠:盤曲而伏。
③嗌:咽喉。
④痸:癡病。瘋癲病。
【解讀】
再向北一百八十裏的地方,叫做單張山。山上光禿禿的,沒有花草樹木生長。山中生長著一種獸,它長的很像豹,長長的尾巴,人頭,牛耳,隻有一隻眼睛,它的名叫諸犍,善於大聲嚎叫,走起來,用嘴銜著尾巴,停下來時,尾巴則盤蜷起來。山中生長著一種鳥,它長的形狀同雉相似,但頭上的羽毛呈各種花紋,翅膀的羽毛是白色的,腳是黃色的,它的名字叫白鵺(yè),人如果吃了這種鳥肉,可以治療好咽部疼痛,還能醫治好癡病。櫟水發源於此山,向南流去,注入杠水。
灌題山
又北三百二十裏,曰灌題之山,其上多樗 (chū)、柘 ①(zhè),其下多流沙,多砥 (dǐ)。有獸焉,共狀如牛而白尾,其音如訆(jiào )②,名曰那父。有鳥焉,其狀如雌雉 (zhì)而人麵,見人則躍,名曰竦 (sù)斯,其鳴自呼也。匠韓之水出焉,而西流注於泑(yōu)澤,其中多磁石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