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今人的功夫是否不如古人4(1 / 1)

即便是武術的格鬥技擊功能,現代武術也是在不斷發展的。比如,我們的散打運動,作為一項競技體育,其技術水平也是相當高的,不比過去的高手差。他們的功夫跟過去的人沒法比,不是一個時代,不具有可比性。我認為,他們的技術水平、身體素質、心理素質,都是專業訓練出來的,水平是很高的,在國際比賽中也獲得了很好的成績。

然而,我們當代為什麼不會出現古代那樣的武林英雄人物,讓人感到今不如昔呢?這是由於社會上已經沒有這樣的平台了。沒有這樣的平台,沒有這樣的環境,也就出現不了這樣的英雄。比如關公,人們推崇他,不僅是他武藝高強,還有他的忠義,還有他所處的那個時代,所謂時勢造英雄。現代的散打運動員沒有像過去的李小龍、霍元甲等人那麼出名,還是時代原因造成的。霍元甲的時代是中國處於列強淩辱的時代,李小龍也是處於中國貧弱,被看作“東亞病夫”的時代,這個時代需要英雄喚醒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所以,他們應時代的需求走上了曆史的舞台。中國武術英雄人物的出現,都是有其時代背景的,他們或保家衛國,或打敗了外國的拳王,一雪“東亞病夫”的恥辱,大大提高了民族的自信心,所以,他們成為民族英雄,成為人們崇拜的偶像。現在的武術散打運動員,也是技藝高超,也多次戰勝外國選手,但是,時代不同了,也就不會那麼聲名顯赫。

總之,對武術功夫,我們應該認識到,攻防格鬥是武術的功夫,表演比賽也是武術的功夫。現代社會,分工越來越細,武術在當代也分為了套路和散打兩個分支。這兩個分支是不能互相否定的。我們應該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功夫的發展,用發展的思維看待武術的變革。這樣,我們就不會得出“今人的功夫不如古人”的結論。關鍵是怎麼看待功夫?套路演練是功夫,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達到李連傑這樣的水平的。李連傑不僅是武術運動員,還是影視明星,在國內外影響力很大。所以,現代武術技擊功能有所下降,但是健身、表演功能卻大大加強了。

第三,繼承發展武術,技擊攻防的技能不能丟。

盡管當代武術的健身、表演功能大大增強了,但是,武術的本質——技擊攻防的功能,是不能丟的。比如,競技武術這些年難度動作提高了,但是攻防含義不明顯了。所以,我們還是應該強調武術動作中攻防含義的體現。如果沒有攻防含義,武術和體操就沒有區別了。所以,現代武術的發展普及,應該重視武術攻防技擊的發展,不能把武術的攻防技擊功能丟掉。傳承武術的技擊技術,除了辦各種培訓班,讓懂得技擊技術的老師廣泛傳播其技術,還要提倡民間的師徒傳承,這樣才能把傳統武術中的技擊精華傳承發展下去。還有,武術要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把一些民間優秀的武術遺產繼承下去,在申報時,要強調技擊格鬥的技能。

從武術的本質來說,其技擊功能是非常珍貴的,它是武術的本質,但不是武術的全部。我們今天講武術的功夫,既要講其技擊格鬥的技能,又要講其健身、表演、娛樂的功能,還要重視其文化功能。我們練習武術,要根據自己的需要,各取所需,喜歡探索技擊的,就重視武術技擊技術的研究;喜歡表演的,就注重套路的精氣神的練習;喜歡健身的,就把它當作一種健身運動來習練。要全麵認識武術的功能,全麵推廣武術。當然,我認為,我們在武術技擊功能的繼承發展上,做的還是不夠的,還需要加強。如果把武術的技擊技術丟掉了,我們對不起祖宗,也對不起未來。總之,我們要“創新不離宗,繼承不離本”,這個“宗”和“本”就是武術的技擊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