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李白集
古詩五十九首
古風五十九首
大雅久不作,〔一〕吾衰竟誰陳。王風委蔓草,〔二〕戰國多荊榛(音近神)。〔三〕龍虎相啖食,〔四〕兵戈逮狂秦。〔五〕正聲何微茫,哀怨起騷人。〔六〕揚、馬激頹波,〔七〕開流蕩無垠(音銀)。〔八〕廢興雖萬變,憲章亦已淪。自從(一作“蹉陀”)建安來,綺(音起)麗不足珍。〔九〕聖代複元古,垂衣貴清真。〔一○〕群才屬休明,〔一一〕乘運共躍鱗。〔一二〕文質相炳煥,〔一三〕眾星羅秋旻(音民)。〔一四〕我誌在刪述,垂(繆本作“重”)輝映千春。〔一五〕希聖如有立,〔一六〕絕筆於獲麟。〔一七〕
〔一〕鄭玄《毛詩箋》:《小雅》、《大雅》者,周室居西都豐、鎬之時詩也。
〔二〕《王製》:命太史陳詩以觀民風。《詩大序》:《關雎》《麟趾》之化,王者之風。
〔三〕顏師古《漢書注》:春秋之後,周室卑微,諸侯強盛,交相攻伐,故總謂之戰國。《韻會》:榛,木叢生貌。
〔四〕班固《答賓戲》:於是七雄九虎闞,分裂諸夏,龍戰虎爭。《隋書》:人相啖食,十而四五。
〔五〕陶潛詩:漂流逮狂秦。
〔六〕昭明太子《文選序》:楚人屈原,含忠履潔。君匪從流,臣進逆耳。深思遠慮,遂湘南。耿介之意既傷,壹鬱之懷靡愬。臨淵有懷沙之誌,吟澤有憔悴之容。騷人之文,自茲而作。
〔七〕揚、馬,揚雄、司馬相如也。
〔八〕《史記》:推而大之,至於無垠。無垠,謂無畔岸也。
〔九〕建安,漢末年號。於時曹氏父子及鄴中七子作焉,詩體一變,世謂之建安體。自是而後,每降每變。下逮梁、陳、隋氏,靡麗極矣,世總謂之六朝體。憲章,謂詩之法度。
〔一○〕聖代,謂李唐也。久周易》:黃帝、堯、舜垂農裳而天下治。
〔一一〕傅玄詩:我皇敍群才。謝月兆詩:惟昔逢休明,十載朝雲陛。
〔一二〕王彪之詩:飛鴻振羽,騰龍躍鱗。王珪詩:高祖起豐、沛,乘運以躍鱗。
〔一三〕左思《魏都賦》:丹青炳煥。
〔一四〕《爾雅》:秋為旻天。李巡注:秋萬物成熟,皆有文章,故曰旻天。《弘明集》:妙會與春冰等釋,至趣若秋旻共朗。
〔一五〕粱簡文帝《采蓮曲》:千春誰與樂。
〔一六〕夏侯湛《閔子騫讚》:聖既擬天,賢亦希聖。
〔一七〕杜預《左傳集解》:仲尼傷周道之不興,感嘉瑞之無應,故因《魯春秋》而修中興之教,絕筆於獲麟之一句,所感而作,固所以為終也。
楊齊賢曰:《詩·大雅》凡三十六篇。《詩序》雲: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廢興也。《大雅》不作,則斯文衰矣。平王東遷,《黍離》降於《國風》,終春秋之世,不複能振。戰國迭興,王道榛塞。幹戈相侵,以迄於秦。中正之聲,日遠日微。一變而為《離騷》,軒翥詩人之末,奮飛詞家之前。司馬、揚雄,激揚其頹波,疏導其下流,使遂閎肆,法乎無窮。而世降愈下,憲章乖離。建安諸子誇尚綺靡,摛章繡句,競為新奇,雄健之氣,由此萎爾。至於唐,八代極矣。掃魏、晉之陋,起騷人之廢,太白蓋以自任乎?覽其著述,筆力翩翩,如行雲流水,出乎自然,非由思索而得,豈欺我哉?琦按:“吾衰竟誰陳”,是太白自歎吾之年力已衰,竟無能陳其詩於朝廷之上也。楊氏以斯文衰萎為釋,殊混。唐仲言《詩解》引孔子“吾衰”之說,更非。徐昌穀謂首二句為一篇大旨,“綺麗不足珍”以上是申第一句意,“聖代複元古”以下是申第二句意,其說極為明了。學者試一玩味,前之二解,不待辯而確知共誤矣。《本事詩》曰:李白才逸氣高,與陳拾遺齊名,先後合德。其論詩雲:梁、陳以來,豔薄斯極。沈休文又尚以聲律。將複古道,非我而誰?此詩乃自明其素誌歟?
其二
蟾蜍薄太清,〔一〕蝕此瑤台月,〔二〕圓光虧中天,〔三〕金魄遂淪沒。〔四〕蟲帶崠人紫微,〔五〕大明夷朝暉,〔六〕浮雲隔兩曜,〔七〕萬象昏陰霏。蕭蕭長門宮,〔八〕昔是今已非。桂蠹花不實,〔九〕天霜下嚴威。〔一○〕沉歎終永夕,〔一一〕感我涕沾衣。
〔一〕《淮南子·精神訓》:月中有蟾蜍。高誘注:蟾蜍,蝦蟇也。又《說林訓》:月照天下,蝕於詹諸。高誘注:詹諸,月中蝦蟇,食月,故曰蝕於詹諸。薄,侵也,迫也。
〔二〕《釋名》:日月虧曰蝕。稍稍侵虧,如蟲食草木葉也。沈約詩:含吐瑤台月。
〔三〕陳子昂詩:微月生西海,幽陽始化升。圓光正東滿,陰魄已朝凝。
〔四〕沈佺期詩:玉流含吹動,金魄度雲來。魄,月體黑暗處。朔日之月,謂之死魄,望日之月,謂之生魄。金魄者,是言滿月之影,光明燦熳,有似乎金,故曰金魄也。
〔五〕《毛詩正義》:蟲帶蟲東,虹也。色青赤,因雲而見。《春秋潛潭巴》:虹出日旁,後妃陰脅主。《後漠書》:凡日旁氣,色白而純者名為虹。琦按:蟲帶蟲東,亦日之光氣。但日在東,則蟲帶蟲東見西方,日在西,則蟲帶蟲東見東方。與日旁白色之氣,均有虹之名,而實則判然二物也。太白以日旁之虹,呼為蟲帶蟲東,不無混稱。《晉書》:紫宮垣十五星,其西蕃七,東蕃八,在北鬥北。一曰紫微,大帝之座也,天子之常居也,主命主度也。
〔六〕鄭康成《禮記注》:大明,日也。《廣韻》:夷,滅也。陸機詩:扶桑升朝暉。
〔七〕《初學記》:日月謂之雨曜。
〔八〕《漢書》:孝武陳皇後,長公主嫖女也。初,武帝得立為太子,長主有力,取主女為妃。及帝即位,立為皇後,擅寵驕貴,十餘年而無子。聞衞子夫得幸,幾死者數焉,上愈怒。後又挾婦人媚道,頗覺。元光五年,上遂窮治之。女子楚服等坐為皇後巫蠱,祠祭祝詛,大逆無道,相連及誅者三百餘人。使有司賜皇後策曰:皇後失序,惑於巫祝,不可以承天命,其上璽綬,罷退,居長門宮。
〔九〕《楚辭》:桂蠹不知所淹留。《漢書》:成帶時歌謠曰:桂樹花不實,黃雀巢其顛。
〔一○〕潘嶽《西征賦》:弛秋霜之嚴威。
〔一一〕劉峻《廣絕交論》:尹、班陶陶於永夕。
《新唐書》玄宗皇後王氏,同州下圭阝人,梁冀州刺史神念之裔孫。帝為臨淄王,聘為妃。將清內難,預大計。先天元年立為皇後。久無子,而武妃稍有寵。後不平,顯詆之,然撫下素有恩,終無肯潛短者。帝密欲廢後,以語薑皎,皎漏言即死。後兄守一懼,為求厭勝。浮屠明悟教祭北鬥,取霹靂木刻天地文及帝諱,合佩之,曰:“後有子,與則天比。”開元十二年事覺,帝自臨劾,有狀,乃製詔有司:皇後天命不佑,花而不實,有無將之心,不可以承宗廟,母儀天下,共廢為庶人。賜守一死。當時王湮作《翠羽帳賦》諷帝。未幾卒,以一品禮葬,後宮思慕之。此詩蓋詠其事也。蕭士贇曰:王後事,與漢武陳後事極相類。二後雖各以無子、巫蠱厭勝廢,然推原其由,實術子夫、武惠妃爭寵有以激之也。陳後之廢,司馬相如作《長門賦》,王後之廢,王諲亦作《翠羽帳賦》,先後一致。太白引此為證,最為切當。桂蠹不實,是采廢後製中語。唐仲言曰:蟾蜍蝕月,比武妃逼後。月光虧而魄沒,見後已廢而憂死也。蟲帶蟲東借日之光以成形,令人紫微而日反為所蔽,北武妃既得幸,而蠱惑帝心,至於荒亂也。苟日月俱為陰邪所傷,而蒼生無以仰照,則萬象皆昏冥矣。因言後之被廢,正如陳後之居長門,然陳後以嫉妒幾絕皇嗣,實有可廢之條。今王後撫下有恩,明皇特以武妃之故而謀廢之,則非陳後比矣。所謂“昔是今巳非”也。且帝以後無子,罪其花而不實,然不觀諸桂樹乎?桂蠹則不能成實,寵分則不能有子,奈何遽以天霜之成加之哉!大抵國家之亂,起自宮闈,我因念及此事,為之戚歎沾衣也。其後武妃幸早世,而明皇卒以太真亂國,太白可謂知幾矣。琦按:《舊唐書》:開元十二年秋七月壬申,月蝕既。己卯,廢皇後王氏為庶人。太白此篇,首以月蝕為喻,是雖比而實賦也。
其三
秦王掃六合,〔一〕虎祝何雄哉!〔二〕揮(蕭本作“飛”)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三〕明斷自天啟(一作“雄圖發英斷”),〔四〕大略駕群才。〔五〕收兵鑄金人,〔六〕函穀正東開。〔七〕銘功會稽嶺,騁望琅邪台。〔八〕刑徒七十萬,起土驪山隈。〔九〕尚采不死藥,〔一○〕茫然使心(一作“人”)哀。連弩射海魚,長鯨正崔嵬,額鼻象五嶽,揚波噴雲雷,警鬣蔽青天,何由觀蓬萊。徐市載秦女,樓船幾時回。〔一一〕但見三泉下,金棺葬寒灰。〔一二〕
〔一〕賈誼《過秦論》:及至始皇,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製六合。
〔二〕《西都賦》:周以龍興,秦以虎視。章懷太子注:龍興虎視,喻盛強也。
〔三〕《莊子》:天子之劍,直之無前,舉之無上,按之無下,運之無旁。上決浮雲,下絕地紀。此劍一用,匡諸侯,天下服矣。“諸侯盡西來”者,六國之王皆為所虜,而西入於秦也。
〔四〕《左傳》:天之所啟,人弗及也。杜預注:啟,開也。
〔五〕《漢書》:如武帝之雄材大略。
〔六〕《史記》:秦始皇二十六年,收天下兵,聚之鹹陽,銷以為鍾鐮,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宮廷中。
〔七〕《水經注》:潼關曆北出東淆,通謂之函穀關也。遂岸天高,空穀幽深,澗道之峽,車不容軌,號曰天險。“函穀正東開”者,當六屈未滅之時,慮其侵伐,以函穀為守禦之要樞,啟閉甚嚴。六國已滅,天下一統,無事守禦,函穀可以常開矣。
〔八〕《史記》:始皇三十七年,上會稽,祭大禹,望於南海,而立石刻頌秦德。又雲:二十八年,南登琅邪,大樂之,留三月。乃徙黔首三萬戶琅邪台下,複十二歲。作琅邪台,立石刻頌秦德,明德意。《太平禦覽》:伏滔《地記》曰:琅邪東南十裏有琅邪山,即古琅邪台也。秦始皇二十八年,至琅邪,大樂之,留三月。作琅邪台,台亦孤山也。然高顯出於眾山之上,高五裏,下周二十五裏,山上壘石為台,石形如磚,長八尺,廣四尺,厚八寸。三級而上,級高三丈。上級平敞,二百餘步。刊石立碑,紀秦功德。
〔九〕《史記》:始皇三十五年,隱宮徒刑者七十餘萬人,分作阿房宮。或作驪山,發北山石木郭。
〔一○〕又雲:三十一年,使韓終、侯公、石生求仙人不死之藥。
〔一一〕又雲:二十八年,齊人徐市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請得齋戒,與童男女求之。於是遣徐市發童男女數千人,入海求仙人。徐市等入海求神藥,數歲不得,費多,恐譴,乃詐曰;“蓬萊藥可得,然常為大蛟魚所苦,故不得至,願請善射者與俱,見則以連弩射之。”始皇夢與海神戰,如人狀。問占夢,博士曰:“水神不可見,以大魚蛟龍為侯。今上禱嗣備謹,而有此惡神,當除去,而善神可致。”乃令入海者齊捕巨魚具,而自以連弩候大魚出射之。自琅邪北至榮成山,弗見。至之罘,見巨魚,射殺一魚。木華《海賦》:魚則橫海之鯨,巨鱗插雲,鬢鬣刺天,顱骨成嶽,流膏為淵。
〔一二〕《史記》:葬始皇酈山。始皇初即位,穿治酈山。及並天下,天下徒送諧七十餘萬人,穿三泉,下銅而致棺,官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滿之。《正義》曰:顏師古曰:三重之泉,言其深也。《韓非子》:死者始死而血,已血而衂,已衂而灰,已灰而土。
其四
鳳飛九千仞,〔一〕五章備彩珍。〔二〕銜書且虛歸,〔三〕空入周與秦。橫絕曆四海,〔四〕所居未得鄰。吾營紫河車,〔五〕千載落風塵。〔六〕藥物秘海嶽,采鉛(音延)青溪濱。〔七〕時登大樓山,舉首(蕭本作“手”)望仙真。羽駕滅去影,飇(音標)車絕回輪。〔八〕尚恐丹液(音亦)遲,〔九〕誌願不及申。徒霜鏡中發,羞彼鶴上人。桃李何處開,此花非我春。惟應清都境,〔一○〕長與韓眾親。〔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