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知識不喜的可以跳過)
“道友知道,為何我項氏會成為這楚國皇室嗎!”項儒沒有正麵回答石靈子的話,而是反問道。
“我依稀記得,乃是當初你們項家老祖天下龍脈加身,故而該當為天子!你們老祖也是用天下龍脈修煉,一舉將黃道極功煉製大成。”
…………………………………………………………………………
書友們,今日南瓜想介紹一番道教的經典,故而用這篇文字來說明,南瓜不是為了騙字,以後欠的章數會在作品相關免費發給大家,若是書友們不想看,那便跳過此章。南瓜在此僅是發表感慨,鞠躬了。
三清,道教用語。
指道教所尊的玉清、上清、太清三位尊神。
也指居於三清仙境的三位尊神,
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通天教主)、太清道德天尊(老子、太上老君)。
玉清境、上清境、太清境是所居仙境的區別,
清微天、禹餘天、大赤天是所統天界的劃分,
天尊的意思則是說,極道之尊,至尊至極,故名天尊。
《易經》曰“一陰一陰謂之道”。陰陽壹體兩麵,彼此互藏,相感替換,不可執一而定象。二者雖無定象,隨道而變,上皆可為道,下亦可為器。道用無窮,處處有之,因用而論。用即出,陰陽即定,二者雖定,亦隨時而變遷。故曰:陰陽不二,以壹而待之。壹者太極是也,統領二物,相互作用,運化萬千來源羅凱。
陰陽五行
陰陽者,水火之象也。
陰古作“侌”或加表示虛擬實體的“阜”作“陰”陽古作“昜”或加表示虛擬實體的“阜”作“陽”。“侌”字從今從雲意為“正在旋轉團聚的霧氣”。“昜”意為“發散氣體”。可見古人是從物質世界的本質——“氣體”和氣體的“運動”這兩個角度定義“陰陽”的。古人不稱“陽陰”而稱“陰陽”這與古人的世界起源邏輯有關。其世界創生次序是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即天地……。
“無極”即“混沌”“混沌”即散漫飄蕩的水汽。“太極”即圓心而圓心的出現是和圓周運動的發生同時刻的。圓周運動的主體就是散漫的水汽。散漫的水汽慢慢旋轉起來後逐漸形成為一根中空的雲霧氣柱雲霧氣柱的進一步加速旋轉就在上下兩端產生離心力離心力使得雲霧中的輕揚物質上升而形成“天”濁重物質下降而形成“地”。“天”和“地”就組成了“世界” “昆侖”。由此創生過程可知世界的前身是“混沌”世界誕生於“雲霧水汽的旋轉”即“混沌的有序化運動”而有了天地才有陰陽之分沒有了世界就等於回到世界的前狀態——“混沌”。所以“陰”在“陽”前。
九州探究
九州,不同時代有不同州名版本
《禹貢》中徐州、冀州、兗州(yǎn)、青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
《尚書?禹貢》:“禹別九州,隨山浚川,任土作貢。”
其所劃分的九州範圍,依次是:
一、徐州,起自黃海、泰山、淮河,涉及山東、江蘇、安徽,地為紅色粘土。
二、冀州,起自黃河壺口,涉及今山西、河北、河南等省部分地區,地為白壤。三、兗州,起自黃河下遊、濟水,涉及河北、河南、山東,地為黑壤。
四、青州,起自渤海、泰山,涉及河北、山東半島,地為肥沃白壤。
五、揚州,起自淮河、黃海,涉及江蘇、安徽、江西及其以南的地方,地為潮濕泥土。
六、荊州,起自荊山、衡山,涉及、湖北、湖南,地為潮濕泥土。
七、豫州,起自中原、黃河下遊,涉及河南、山東,地為柔軟的土,下層為肥沃而硬的黑色。
八、梁州,起自華山、黑水,涉及陝西、四川、甘肅、青海,地為黑色鬆散的土。九、雍州,起自黑水、西河,涉及陝西、內蒙古、寧夏、甘肅、新疆,地為最上等的黃壤。